本报记者李静本报通讯员胡浩龚亚琳
近日,国内心脏起搏与电生理领域知名专家、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廖德宁教授与我市相城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组成诊疗手术团队,顺利完成一例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成功解决了一青年患者反复心悸的问题。
男子反复心悸4年
35岁的曾先生,近四年来频繁遭受心悸与胸闷的困扰,2021年,病情加剧,一次发作竟持续数小时无法自行缓解,随后于天津某医院就诊,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快速性心房颤动”。医生建议他进行房颤心脏射频消融术,曾先生因恐惧而选择了拒绝。
此后,曾先生心悸、胸闷症状发作趋频繁,甚至弯腰或用力咳嗽等动作也会诱发。今年7月中旬,曾先生胸闷、心悸症状再次发作,且持续3个多小时不能缓解,并出现头昏、乏力、一度神志丧失,被紧急送至相城人民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为“快速性心房颤动”。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治疗后,曾先生的病情才得以控制。由于心悸、胸闷发作越来越频繁,发作时症状也比以前重,曾先生的日常工作和活动难以进行,精神也因此备受折磨。
精确诊断发病机制
虽然曾先生发病时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快速性房颤”,但廖德宁教授在联合查房时,指出应综合考虑病情。经过耐心细致的问诊,诊疗团队了解到曾先生的心悸发作每次都很突然,发作开始时,自觉心率虽快,但心律齐整,并且还伴随有干咳、头昏、类黑蒙症状。一般来说,若心悸持续数小时未缓解,患者心律通常会变得极不规整,而自觉心率则可能有所减缓。
为了更精确地确定病因,诊疗手术团队进行了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曾先生存在房室结“快、慢”双径路的异常情况,且可能诱发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曾先生的房颤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持久发作后蜕变所致。
“房室结双径路”好比心脏里面多长了一条“电线”,而这条多出来的“电线”会跟正常的“线路”构成“短路”。相城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浩指出:“对于该患者,若仅凭初诊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表现而简单施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可能会忽略潜在的室上速问题,导致治疗不全面。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诊疗风险,还可能让患者继续承受反复心悸的困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明确了曾先生房颤发作的深层次机制后,医疗团队决定为他实施房室结慢径路射频消融术,从源头上解决曾先生房颤反复发作的问题。
一小时重塑心脏健康
然而,房室结慢径路射频消融术无疑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挑战,好比在钢丝绳上行走,每一步都要求极其精细的操作。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波及邻近的房室结快径路,进而引发严重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迫使患者不得不依赖永久心脏起搏器。幸运的是,在手术当天,医护团队凭借高超的技能和先进的心脏三维标测系统,实现了对病灶区域的精确导航。
通过精细的定位,他们成功地将消融导管送达慢径区,并实施了点状滴定消融策略。这一精准的治疗不仅有效地阻断了慢径路的异常电信号传导,还通过后续的电生理检查确认了心动过速与房颤的诱发因素已被彻底消除。整个手术过程仅耗时不到一小时,便为曾先生成功解除了多年来的“心病”,重获健康与安宁。
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心悸,作为心血管疾病中不可忽视的五大症状之一,其典型表现为心跳异常增快,这种异常的心率变化会不同程度地削弱心脏的舒张与收缩功能,进而引发肺部淤血及大脑供血不足,导致患者出现胸闷、头昏乃至晕厥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技术和心脏电生理学的飞速发展,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其以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
廖德宁教授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是相城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复杂心律失常诊疗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标志着团队在这一领域具备了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相城人民医院已可熟练运用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脏三维标测、射频消融等高精尖技术,填补区域技术空白,进一步助推“健康相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