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记者 徐靖怡 通讯员 于雅淇)日前,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李耀文团队及其合作者以苏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在国际学术顶刊《Nature》发表钙钛矿最新研究成果,在昼夜循环模式下,将器件的T80寿命显著提高了10倍。据了解,T80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电池的商业应用价值。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作为一种新兴的半导体材料,在光伏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报道的光电转换效率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基本持平,但受软晶格本征属性影响,提升其稳定性成为能否商业化的关键科学问题。目前,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评估仍多数采用ISOS协议,该协议通常只涉及一个或两个特定的环境变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历经昼夜循环,该模式涉及多种外界环境变化,例如周期性的光照、温度波动等,使得钙钛矿的降解过程更加复杂。迄今为止,相关机制尚不清楚。
针对上述问题,李耀文团队首先研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连续光照和昼夜循环工作模式下的降解行为,发现电池在昼夜循环模式下性能衰减更为迅速,以及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配体材料来消除晶格应力变化、稳定钙钛矿晶格。其中,苯基氯化硒展现了独特的作用。”李耀文介绍,最终,基于苯基氯化硒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认证效率高达26.32%。同时,在昼夜循环模式下,器件的T80寿命显著提高了10倍,基于其他ISOS协议测试的器件稳定性均得到大幅提升。
该工作。此外该研究还指出,针对具有软晶格特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建立实际应用中的寿命评估方法的重要性,将加速其商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