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瀚墨)中年男子脑出血后口齿不清、交流困难,被确诊为构音障碍。结合患者实际,苏州市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量身定制”系统康复诊疗方案,助其明显改善语言功能。
42岁的陈先生发生脑出血后,经过2周治疗,身体活动功能得以改善,能够独立行走,但语言能力依然不好,旁人很难听清他的话。日前,他来到市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就诊。结合患者病史、语言功能评估和辅助检查结果,该科主治医师余齐卫认为,陈先生的语言障碍属于构音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构音障碍是和发音相关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或肌肉疾病导致的一类言语障碍的总称。”余齐卫介绍,构音障碍的患者其实具有交流所必备的语言形成及接受能力,仅表现为口语的声音形成困难,主要为发音困难、发音不清,或者发声、音调及语速的异常,严重者甚至完全不能发音。
余齐卫提醒,构音障碍主要包括器质性构音障碍、运动性构音障碍和功能性构音障碍三种类型,常见原因分别为腭裂、舌系带短缩、咬合不正;大脑损伤、小脑问题、神经肌肉病变;家庭中多种方言并存、不良饮食习惯等,但不包括由于失语症、儿童语言发育迟滞、听力障碍所致的发音异常。
根据陈先生语言障碍特点等个体情况,余齐卫与该院语言治疗师讨论并制定了系统的语言康复治疗方案。在系统评估,进行磁刺激、电刺激等治疗基础上,诊疗团队又为他提供了口颜面部构音器官运动功能、构音功能、言语理解、言语表达、命名及复述等语言能力的精细康复训练治疗。一段时间后,陈先生的语言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能够清晰语言交流,人也变得自信开朗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