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陆珏)近年来,慢性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在国家医保政策保障下,血透患者的生存周期越来越长,生存质量越来越高。专家表示,伴随“透析龄”延长,血管通路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而导致内瘘失功、无法继续血透治疗,尿毒症患者的血管通路亟待关注和保护。作为一种新手段,血管通路微创技术能以更高效、安全的“疏通”方式,拯救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
“慢性肾病起病隐匿,刚开始没有明显症状,许多病人在就诊时就已经发展成尿毒症了,需要透析治疗来替代肾脏功能。”苏州市医学会血液净化学分会副主委、高新区人民医院肾内科及血液净化中心主任金东华介绍,血液透析的过程,就好比将体内“脏”的血液,通过一条血管通路引流出来,洗干净后再回输到体内。
目前,该院每年开展血透治疗达2.6万例次,“透析龄”最长者已近30年。随着透析治疗被纳入国家门诊特殊病医保政策,血透质量不断提高,患者生命显著延长。“如今很多尿毒症病人高龄,可能合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钙磷代谢紊乱等,相应的自身血管条件大多不理想。”加上长期血透自身血管反复穿刺,可形成内膜增生,导致原本的血管通路狭窄或闭塞,而失去功能。
“无法继续进行血透,对尿毒症患者来说是致命的。”金东华表示,拥有一条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直接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存活时间。建立和维护好患者的血管通路,成为近年血液净化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既往,血管通路重建多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但这类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浪费了宝贵的自身血管资源,有时术后还需要在体内置入血液透析导管过渡,不能即刻通过穿刺内瘘进行血透。“现在,治疗内瘘狭窄及闭塞有了微创的新技术。”金东华介绍,超声及DSA引导下的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更大程度保护血管资源,也不需要置管,术后马上就能穿刺进行常规血透,大大提升了尿毒症患者血管通路的通畅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