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通讯员 侯成成 周尚谕 苏报记者 徐蕴海
七十五载,苏州干线公路沧桑巨变,从碎石路,到柏油路、水泥路,再到绿色低碳品质路、智慧路……一代代苏州公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筑梦前行的岁月中,“大道为公、心路为民”的价值观薪火相传,公路事业蓬勃发展,努力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功能,全力打造人民满意公路。
多次扩建升级
国省干线优良路率98%
“苏州公路源起沪太公路,它是上海通往江苏的第一条公路。”苏州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晓东介绍。1921年建成的沪太公路是我国第一条商办省际公路,是上海最早通到外省的公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过1995年、2007年、2016年多次取直拓宽、扩容更新,如今沪太公路已是六车道的一级公路,更成为苏州太仓融入上海重要战略的交通要道之一。
不仅沪太公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苏南公路网络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建设。其中,1989年至1996年历时八年的苏州公路网改建,是全省线路最长、投资最大的世界银行贷款建设工程项目,改造总里程146.5公里,包含四座大型桥、一座立交桥、73座中小桥,全部建成优质工程,为苏州经济起步作了前期准备,也为苏州高速公路的大规模、跨越式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进入21世纪,苏州公路建设又一次掀起热潮,公路基础设施迅猛发展,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公路交通支撑。
尤其“十一五”以来,苏州公路充分把握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要机遇,紧紧围绕服务交通运输发展大局,加快推进普通国省道建设,累计建成普通国省道总里程800余公里,完成投资超400亿元。
不仅数量上增长,随着数字公路、平安公路、绿色公路、美丽公路、法治公路等五大公路的打造,苏州公路基础设施质量不断提高,并努力做到公路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市普通国省干线MQI值达94,优良路率98%,县道优良路率95.1%,乡道、村道优良路率88.2%,持续保持省内领先。
全方位打造现代“苏路”
逐步实现“跨域式”发展
“十四五”以来,苏州公路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全方位更新升级,逐步实现“跨域式”发展。
从规划来看,苏州公路围绕苏州城市定位和产业布局、长三角一体化、城乡及区域一体化战略,扩大公路网总体规模,合理调整路网结构,加强市域一体化道路建设,实现各层次路网快捷高效转换,并主动与毗邻省(市)衔接,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不断筑就现代“苏路”。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预防性养护理念得到贯彻。如今,苏州国省道养护采用“互联网+养护管理+数字化”模式,通过自动巡查等系统,精准把握日常养护动态。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十四五”以来,苏州公路组织实施G346全线、G204太仓段等普通国省道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实施路段181公里,投入资金6500万元。
公路服务设施日益完善。目前,全市建成运行普通国省道服务区四处、停车区五处,拥有各类停车位414个,服务区内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100%,第三卫生间设置率100%,还先后创建成功省级品牌“公路驿站”六个,部级“司机之家”一个。
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总体目标和“文化浓”的独有目标,苏州持续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目前,苏州拥有农村公路9654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84.15%,农村公路二级及以上占比50.74%,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占比71.52%,在省内排名第一。2018年,苏州获评首批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昆山(2022年)、太仓(2022年)、吴江(2023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苏州牵头江浙两省四市共建环太湖公路,成功创建2022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今年,环太湖公路入选长三角区域交通运输行业优秀案例,吴江环长漾“稻米香泾”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助力共同富裕典型案例。
“大道吴行”传递使命
“党建融”促进“公路红”
王晓东介绍,文化建设是助推公路事业现代化的重要“软实力”。从2013年至今,苏州公路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形成“大道吴行”品牌集群,子品牌包括“大道先行军”“大道急先锋”“大道护航员”“大道创新者”“大道服务员”等,传递“大道吴行 心路为民”的行业使命。2020年,以“大道吴行”为内核打造的苏州公路文化展示馆启用,将苏州公路近百年发展历史娓娓道来,传承公路文化精神,增强公路文化自信。
“党建融”更促进“公路红”。苏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国省干线路建设等,深入推广“行动支部”工作法,先后组建“美丽农村路”“苏式放心路”“开路先锋”“红心共建”行动支部,全面开展“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成果落在一线、形象树在一线”突击行动,助力全市“四好农村路”更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了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