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渊)随着腊月的脚步逐渐临近,相城区阳澄湖镇的农家院落里弥漫着浓郁的腌肉香气,年味也悄然升腾。气温逐渐下降,正是腌制咸肉、腊肠、咸鸡、咸鸭、咸鹅、咸鱼的最佳时节。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忙碌起来,围绕着腌制这些传统美食,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蛇年春节。
在阳澄湖镇,腌制食品不仅仅是一项冬季的保存食物方法,更是一项千年传承的农俗。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美人腿景区清水村,当地家家户户都晾晒着刚刚腌制的“咸货”。“旧时,农民们通常会在岁末宰杀禽类,由于缺乏冰箱等现代保鲜设备,于是大家就利用低温、腌制、自然风干的方式将肉类保存,保证了过冬的食物储备。”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有了现代化的保鲜手段,但腌制食品依然是每个农家在年末时节的必做之事,成为当地浓厚年味的一部分。
阳澄湖镇依靠着阳澄湖丰富的水产资源,渔民们捕捞的鱼类也常被腌制保存。记者走进美人腿景区的“十八灶土菜研究院”农家乐,大厨们趁着晴阳,把咸鱼晾晒满院。阳澄湖渔家乐协会会长顾连东告诉记者,冬季是腌肉的最佳时机,气温通常在零摄氏度左右,正是腌制食物最适宜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下,细菌的滋生被抑制,腌制出来的肉质风味十足,不容易变质。而过热的天气会导致腌制食物发臭,失去风味。
顾连东还透露了腌制咸肉的一些诀窍。阳澄湖镇当地还保留着传统的腌制方法,“我们依旧保留着大缸腌制和重物压实的工艺,腌制好的肉会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被拿出来晒晒,晚上则放在院子里,吸食霜露,这样能使肉质更为紧实,风味更为浓郁。”腌制时,盐的比例也非常讲究,通常是10斤肉配7两盐,“盐多了味道太咸,盐少了则容易变坏,这个比例已经成为当地传统腌制的黄金标准。”
如今,阳澄湖的腌制美食不仅丰富了农家人的冬季餐桌,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许多农家乐菜馆和民宿院落,腌制的咸肉、腊肠等产品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卖点。特别是春节临近时,许多城里人前来采购这些“土味”年货,带回家作为节庆的美味,或送给亲友,成为一种特别的春节礼物。这种依靠腌制食品增收致富的方式,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带动了阳澄湖地区的经济发展。
每年腊月,阳澄湖镇的农家院落和农家乐菜馆,都会充满忙碌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腌制肉类的香气,而这些腌肉、腊肠等传统美食也成为了迎接蛇年春节的美好符号。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腌制食品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无论是节令的传承,还是经济上的收益,这份“土味”带来的年味愈加浓烈,也将伴随着春节的到来,给每一个家庭带来温暖和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