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推行垃圾分类 引领绿色文明新风尚”为题,报道了昆山垃圾分类的先进做法和示范成效。
近年来,昆山市深入贯彻实施《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持续深化“一领四动”工作机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科学管理,全域、全链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优机制、强体系,统筹联动持续推进垃圾分类
昆山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工作领导小组,昆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共建共享高品质美好家园”被列为昆山市人大“一号议案”。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立足“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动建立垃圾分类“管家团”,创新开展六点半“垃”家常宣传实践、大件垃圾每月一次免费清运活动。围绕源头提质,昆山市城管局先行先试,探索实施“三定一督”小区分类质量提升和厨余垃圾分出率测算行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内容涵盖规划建设、督查评价、引导激励、物业奖补、约谈提醒。对照一小区一方案,实行新建小区审批前移、改扩建小区公示公告,3503个分类房亭落地。引入第三方力量,实行每季度小区、公共机构、农村全覆盖督查,建立地毯式、交叉式、抽查式测评和“红灰榜”考核机制。
全链条、重管理,实处着力扎实推进垃圾分类
补充完善硬件设施,优化提升分类质效,顺利建成第一批星级小区43个,居民认可度进一步增强。择优评选垃圾分类“最美家庭”,采取正向激励提高群众参与率。建成昆山区镇级宣教阵地17处,打造居民新时尚文化中心,确保“覆盖全、玩得转”。
加强中端收运的能力保障。落实“四不同”收运机制,配置四分类收运车辆2427辆。以花桥为试点,推进区域垃圾收运一体化建设工作。探索建立“1+2+5+X”建筑垃圾收运体系,提高分类收运效率。
加强末端处置的资源利用。建成厨余(餐厨)集中处置项目2座、分散式处理设施70个,昆山全市厨余垃圾日处置能力达1000吨以上。140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快速推进,年内建成后可拆建垃圾年处理量可达110万吨、装修垃圾30万吨、园林绿化垃圾3万吨。
抓重点、补短板,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垃圾分类
加快建成全覆盖片区。1153个小区全部实行“三定一督”,周市镇、柏庐办事处探索散住楼、开放小区流动收集模式。108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一户两桶、扫码收集”全面铺开,淀山湖镇首推示范村、省级试点镇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市级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等94家党政机关率先推行垃圾分类,实现减量率超5%,对10个行业、4000余家公共机构开展专项提升行动,“管行业管垃圾分类”逐步落地。巩固“道路撤桶”成效,对600余条主次干道采取定时上门分类收集。
加快完善可回收物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新、改建再生资源固定回收点355个,统筹建设“两网融合”点171个。党政机关全部推行“互联网+”可回收物预约回收。花桥经济开发区、陆家镇探索市场化、规范化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工作。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优化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推进智能监控、智能称重系统建设。昆山开发区创新“AI纠察”新模式,张浦镇试点非投放时间语音提醒,助力垃圾分类从“人防”向“技防”转变。
下一步,昆山市城管局将深化宣传引导,厚植垃圾分类文化,细化执法服务,落实分类保障。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苏报融媒记者 朱新国 通讯员 昆城萱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