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前夕,巴黎安保力量升级,塞纳河两岸不少区域采取严格的封控措施。 记者 张甜甜摄
本报巴黎专电(特派记者 张甜甜)浪漫之都、艺术圣殿,巴黎的标签上可以堆砌所有用来赞美的华丽词藻。记者在出行前搜索攻略信息时,心里却一沉又一沉。在社交媒体上,对巴黎的评价很两面,她确实很美、很浪漫,但也和环境脏乱、盗抢成风的关键词捆绑在一起,让人感慨良多。
巴黎通常被分为大巴黎和小巴黎,我们常说的巴黎其实是小巴黎。由于历史沿革,大小巴黎的各个省、区在经济、人口等方面原本就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在安全、环境等方面也各有云泥之别。
此次巴黎将奥运村建在塞纳·圣但尼省,这里是法国电影《暴力十三区》中街区的原型,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治安问题频发。在绿色主题的指引下,巴黎奥运会只有5%的设施是新建的永久性建筑,5%的核心——奥运村和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就建在塞纳·圣但尼省,巴黎奥组委希望借助奥运会,改善和提升这个区域的建设状况和形象标签。
或许正是因为奥运带来的改变,抵达之后,记者所见的可能是一个有别于平时的巴黎。截至目前,记者去到的一些区域,整体来说环境、氛围还不错。街道整洁,安保警戒力量明显加强,走在街上,尤其是塞纳河两岸的区域,时不时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警察小队巡逻走过。
塞纳河畔是巴黎奥运开幕式的举办地,开幕式前的这段时间,为了进行最后的搭建,沿河很多区域要进行封控。封控划分区域等级、也分人和车辆,有红色区域和灰色区域两种封控级别,进入红色区域的车辆需要通行证、行人可以行走,灰色区域更靠近塞纳河,封控级别更高,行人也需要持有提前申请的通行证才可以进入。
住在区域内的居民、需要前往区域内的酒店景点等地的游客可以在线上提交相关证明、申请通行证,不过通常需要几天才能获得审批,而且通过或者不通过,标准并不统一,让人无措。譬如,记者深夜紧急买了一张博物馆的门票、提交了申请,第一轮响应速度很快,一觉醒来就收到了邮件,满心欢喜打开却发现被驳回了;再次提交申请,第二轮却杳无音讯,终于盼来了邮件,打开一看,通过了,然而此时那张博物馆门票已经过期了。
塞纳河畔这一封控举措确实影响了很多人的出行,无论是区域内的居民还是计划前往塞纳河周边区域的游客。与此同时带来的,是非常难得的“限量版”巴黎市景,即便还没有抵达封控区域,走在街道上,直觉擦身而过的游客人群并没有那么熙攘,很多没有取得通行证的游客可能并不会来到这个区域。因为,尽管游客计划前往附近的博物馆餐馆并不在封控区域内,却会因为要绕行封控区而走上很远的路。一天下来的行走轨迹,仿佛“贪吃蛇”的战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