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巴黎专电(特派记者张甜甜)作为此次巴黎奥运的协办城市,沙托鲁(Chateauroux)承接了射击项目的28场比赛,而来自苏州的盛李豪在这里捧走了两枚金牌。
从巴黎出发,乘火车两个多小时可以抵达沙托鲁。走出火车站过个马路,就进入了市中心。市中心的奥运氛围营造做得很足,街边大大小小的商铺橱窗上都有统一的奥运贴花,狭窄的街道上方拉起绳索挂上成排的小旗子,游客中心、市政广场上都设置了奥运元素的装置,供大家拍照纪念。
沙托鲁自在行走不设防
据说现在沙托鲁有7万人口,但是记者在沙托鲁的这几天,游走在整个镇上,总感觉没什么人气,在一些老街区甚至走很远一段路都看不到一个人,店铺都大门紧闭。而且,很少看到孩子和少年,一度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个养老小镇。只有在午餐和晚餐的时间,中心广场上的餐馆、酒吧前才会聚集起人群,空气中弥漫着嗡嗡嗡的对话声。
沙托鲁小镇上的奥运标志。 记者 张甜甜摄
对比巴黎,在沙托鲁,松弛感这三个字才有了具像化的感受。在这里,整个人进入了放松的状态,在街边餐馆吃饭的时候可以将包放在身边的椅子上或者地上,不像在巴黎时得抱在怀里吃饭,手机也可以随意揣在兜里,慢悠悠地走、随性地看。
记者住的民宿楼下就是一个大广场,从晚餐到深夜都有人吃饭喝酒聊天,特有安全感。适应了这种安全感之后,除了要出远门去射击中心采访,如果只是出去吃饭、买东西,就不再锁箱子、背走全部家当,就像在家里一样,只带一个手机、一点零钱拔腿就走。当然,会把电脑藏进厨房柜子里,最重要的工作工具还是容不得闪失。
我们应该是这镇上仅见的亚洲面孔,走到哪儿都挺扎眼。当地人会好奇地看着我们,目光交汇的一瞬间,你就会收到信息,是该说一句“你好”还是点一点头致意。
古老和现代的神奇结合
在沙托鲁,有一种古老和现代结合的奇妙感。记者租住的民宿是一栋地处市中心的三层小楼,周边都是欧式风格的老房子。小楼看起来像国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造的老新村,实际年龄可能更老。一楼走进去是幽暗的通道,有潮湿发霉的味道,没有电梯,行李箱得自己扛上去。确实没有空调,但是这些天早晚还算凉快,能接受。这民宿的大门如何打开,是此行的奇妙或者说惊吓感受之一,拨通民宿主人发来的一串电话号码,铁质的大门锁就“砰”一声打开了。
市区真的很小,似乎也没有什么通联的需求。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出租车在跑,想打车,得到火车站门口的指定停车点,或者通过软件预订。记者到的那天,停车点上一溜儿排着四辆车,前面三辆车的司机都不在,第四辆车的司机却也不肯出发,还得按照顺序,等着前面的司机回来了再一个个开走。哪怕看你很着急、哪怕志愿者帮助协调沟通,司机依然坚持遵循原则。
走在沙托鲁的城市街巷中,传统和现代总是随机掉落,猝不及防。一侧是童话书上看到的古堡,大块岩石的外立面、鲜花锦簇的小阳台,静无人声;另一侧是轰鸣的汽车或者摩托呼啸而过,时髦小哥炸街也不是很看时间。外出吃饭、买东西,小时候的杂货店、小餐馆到处都是,大家还是喜欢数着一枚一枚硬币付钱,但在一些现代公寓的楼下,有自动售卖蔬菜水果调料的售货机,看起来像食行生鲜的储物柜,玻璃柜门可视化,所见即所得,感觉运维的人力和成本并不低,倒也满足了没空赶早集、踩点儿买菜的人的需求。
走在乡间小路去看比赛
在奥运到来之前,沙托鲁射击中心和本地居民之间的距离也很遥远,这一次很多市民结伴去看比赛。
射击中心离市中心地图上看约六七公里,因为有比赛封闭了一些周边道路,一路开过去像是到了村里。比赛场馆是2018年才修建的。苏州小将盛李豪夺金10米气步枪的比赛场馆也不大,目测只有不到500个座位。
射击中心原址是以前的军营,或许是因为占地很大,从进入赛事管理区概念上的大门到正式的安检口,汽车开着也要小10分钟的样子。等过完安检,还要在田里(专门铺设了塑料地网,方便行走)走大约800米才能到比赛场馆所在区域的入口。
奥运期间,设置了运营班车往返火车站前广场和射击中心,免费接驳去看比赛的奥运工作人员、志愿者和观众。如果是自驾或者打车去看比赛,到了射击中心也需要换乘内部接驳大巴才能进去。接驳班车就是征用了平日的公交车,改了个编号。上车前就要查验门票,并且进行一次形式上的安检——安检大叔详细问了我有没有携带刀具、拍摄设备等一串物品,也将背包里的一只腰包打开查看了,却直接无视了背包底部还有一大堆东西。
射击中心的奥运体验感也很不错,观众可以和巴黎奥运吉祥物弗里热的人形公仔合影,热情的志愿者还会递上奥运火炬给你当拍照道具。专门搭建了大棚,让观众亲身体验射击。场馆外的大屏幕前摆了一圈沙滩椅,买杯饮料、买点吃的,坐在这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看电视直播,松弛感又拉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