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王敏悦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振聋发聩,于宏伟蓝图上划出一个坐标,确定一个锚点,竖起一面旗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文艺指明方向。
百舸争流,十年,向着同一个方向,中国文艺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奋楫者先,十年,长江与运河共同孕育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无负于时代的召唤,亦无负于人民的期待,撷江南文艺的潺湲与奔流,汇入一往无前的奋进浪潮,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最江南”的诗篇。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昨天,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之际,苏州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专题调研座谈会,倾听基层文艺工作者的声音。十年,苏州的文艺工作始终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行。听——江南文艺的鼓点,正为时代和人民激越。
汲古润今 与时代同频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守正创新勇探索,绽放文明新光彩。苏州文艺的根系,深深扎入2500多年的历史土壤,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2014年以来,苏州全市文艺作品及个人获得国家级奖项48项。以斩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的苏剧现代戏《国鼎魂》为例。起初是一个流传在苏州大街小巷的真实故事,苏州名门潘氏一族守护西周青铜重器大盂鼎、大克鼎;之后,故事被编排成了苏剧现代戏《国鼎魂》;苏剧大获成功后,著名苏剧演员、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主任王芳,与青年导演蓝天等人携手,将其改编为电影版,让更多年轻人感知到苏剧的魅力。
一个近乎衰微的剧种,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走出了一条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通路。
王芳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苏州的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过去十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国鼎魂》只是其中之一。苏州有昆曲、苏剧、苏州评弹等优秀的传统艺术样态,文艺工作者要把它们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让它们在时代中熠熠生辉。”
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苏州的江南文艺,是随时代而流动的文艺,是新旧接续、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艺。过去十年,苏州举办了6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推出了不胜枚举的江南文艺力作,亦将新一代的文艺工作者推至舞台中央。今年5月,青年评弹演员张怡晟在这场盛会上初试啼声,由其编排的长篇苏州弹词《玉蜻蜓》精简版备受好评。
张怡晟表示:“总书记说,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青年演员都备受鼓舞。我们一直把总书记的话牢记在心,努力传承和推广苏州评弹,努力去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扎根基层 与人民同行
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苏州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创作的基本遵循。
“纵观苏州作家这十年的创作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作家、艺术家一定要同人民在一起,身处沸腾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站在一边观看、蜻蜓点水似地认识。必须沉下心、沉下身,摒弃浮躁,才能从更高的视点去观照、去反映,去描写。作家艺术家要接地气,作品才有‘生气’、有‘灵气’、有‘人气’,也才显得‘大气’。”苏州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范小青说。
深入人民、聚焦人民,让苏州作家的写作热气腾腾。范小青于2022年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家在古城》,凝结了她一次又一次深入群众的奔走与采访,鲜活而生动。另一位苏州作家房伟,深入太湖生态岛数月,足迹遍布岛内的数十个村落,采访对象逾百人,推出长篇报告文学《太湖万物生》。还有葛芳,其反映苏丝苏绣历史及现状的长篇报告文学《经纬芳华》(暂名)也即将完成。在“大丝绸”的写作理念下,葛芳身体力行地展开田野调查,从江南水乡一路寻迹至大漠新疆,甚至进行了跨国采访,深入一线,采集到丰厚的写作资源,将苏州丝绸的亮丽名片,以文学的形式传递给世界。
范小青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了苏州作家以指引,文学作品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作家就必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脉搏共同跃动,展示人类共同的理想情怀。
十年间,文艺触达苏城的各个社区和街道,真切地回应了人民的需要。地处姑苏区东北部的苏锦街道,近年来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了全民阅读、楼宇文化等系列活动,多措并举打造文化新城。2023年,在市文化馆专家的指导下,苏锦街道创排的舞蹈《缂》以舞蹈类最高分斩获市群众文化“繁星奖”金奖,今年将冲击省级“五星工程奖”。
苏锦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王晓刚表示,基层文艺工作者应当积极践行“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原则,坚持用文艺反映好人民心声,为人民服务。
以艺通心 与世界对话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
天工苏作,凝聚了古老东方一代又一代手工艺人的智慧结晶,在世界舞台传递中国的声音。去年11月,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开业于2021年5月、集中展销诸多门类苏作精品的“苏作馆”上海国展中心旗舰店,用2年多的时间,在沪上站稳脚跟,成了大型展会期间世界各地游客沉浸式体验苏式生活、感受江南文化的“打卡点”。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苏州文旅集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闾平贵告诉记者:“‘苏作馆’在进博会这个高能级平台上与中外观众亲密接触,这种模式也被各兄弟省市竞相效仿,带动了湖北、广东、山西、江西、内蒙古等地在上海国展中心开设长期展示窗口,形成了一道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国际人文交流的亮丽风景线。”
洋为中用,交流互鉴。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苏州实践中,以苏文投集团为代表的文化国企,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将国外的优秀剧目“引进来”,让院团的优秀剧目“走出去”。今年4月,在新加坡举办的“相约狮城 遇见苏州”文化周上,苏文投集团下属的苏州芭蕾舞团大放异彩。
苏文投集团总经理助理、文化艺术中心总经理张亮表示,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寄予了厚望,同时也为苏州文化国企、文艺院团生产、创作、经营指明了方向。下一步,苏文投旗下的文艺院团将持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演出带动创作,以创作引育人才,打磨精品佳作,重视传统文化,以名剧名家名团引领苏州多元开放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