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罗雯 实习生 王雨桐)当苏州老屋“飞”在头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昨天下午,在苏州工业园区奥体中心商业广场中庭,一座用纸和胶带构建的苏州老屋“悬浮”于商场中庭上空,不少市民纷纷为这座五彩斑斓的“飞屋”驻足。
《飞屋》为苏州当代美术馆2024年初发起的“空间生产力”的第七个项目,来自2013年创立于北京的绘造社,从今年3月开始筹备,历时7个月完成。此次绘造社通过对苏州老屋民居深入挖掘,呈现了对日常民间建筑的独特视角。该作品不仅是对建筑形态的再现,更是对苏州老屋所承载的历史与生活的重构与凝视,透过独特的艺术表达,促使观者重回那些即将消失的却充满生命力的场景。
“‘飞屋’是用纸做的,纸是轻薄脆弱的,我们采用了悬挂的方式呈现一个立体的空间,让它看上去好像飞起来了。这也是这个项目最大的挑战,因为屋子是1:1呈现,没有龙骨作为结构,我们只能用纸和胶带进行联结,纸和胶带都属于软材料,但是胶带韧性很强,便充当了龙骨的作用。”绘造社创始合伙人李涵告诉记者,“苏州很多民居都是灰瓦白墙,但是很多白墙实际上布满了斑驳,房屋前面也有很多生活元素,比如空调、晾衣架等,这些我也用不同的色彩模块展现出来,最后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房屋。”
“李涵老师是一个建筑师,他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他到这来之后,看到了苏州古城的一些民居,看到了大家对自己房子的改建和苏州居民生活日常,就做了这样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其实能看出来苏州民居的基本语言逻辑,但是又不一样,它是一个虚拟的苏州老屋,并不是某一个空间的艺术形象。”苏州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王晓松说。
对于李涵来说,此次项目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此之前,我也不知道‘飞屋’呈现出来会是什么效果。”他透露,“我是建筑师,对于建筑师来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通过制图的方法来创作关于城市的图像,也是平面的。我认为图像跟空间的关系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空间是可以通过一系列平面图纸建构出来,一个空间也可以拆分出无数图纸,空间跟图像之间的关系也是我的兴趣点,所以我也希望能够把空间和图像结合起来做些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