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静
昨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体医融合,战胜卒中”。随着天气转凉,医院的卒中患者也陆续增多,为此,医生提醒市民,生活中应提高健康意识,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天气转凉卒中患者增多
秋冬季节是卒中易发的时期。近日,吴中区光福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位脑梗后遗症患者。该患者前些天在家中突然感到头昏,左侧肢体活动不便,走路不稳,最终摔倒在地。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往上级医院进行救治,经过检查被诊断为突发脑梗死。虽然经过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出院,但仍遗留有一侧肢体偏瘫、语言不清等问题,尽管能进行简单交流,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此外,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因此后续还需要继续进行康复巩固治疗。
无独有偶,10月17日,56岁的周女士也因卒中症状被紧急送至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周女士目前恢复良好,但仍需继续注意血压管理和康复锻炼。
“天气转凉后,门急诊上类似患者明显增多。”光福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治医师沈雅勤介绍,秋冬季由于昼夜气温起伏大,血压容易波动,加上寒冷天气使血液流动变得缓慢,如果饮水量不足,还容易造成血黏度增高,从而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此外,一些老年人在天气变冷后活动量减少,也增加了体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发病率高、致残率重
沈雅勤介绍,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是由于血管被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出血性卒中则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发出血,这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两类卒中都会造成脑组织损伤,严重时可能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卒中以其发病急骤、病情快速进展而著称,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以及经济负担重的“五高”特征。根据2023年苏州市院前急救数据报告,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在急救病种中排名靠前,其中脑卒中占神经系统疾病的25.24%,且60岁以上患者占比高达72%。在脑卒中幸存者中,大约有70%至80%的人会面临永久性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
以往,脑卒中主要被视为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威胁,然而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年轻化的趋势。这种疾病年轻化趋势可能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因素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
“防治大全”看这里
“卒中重在预防,健康生活方式可大幅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沈雅勤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应坚持适度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融入日常生活;清淡饮食,做到低盐少油、食物多样;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久坐等;防止过度劳累;生活中保持情绪平稳;换季时要格外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
对于脑卒中高危人群而言,定期进行积极的筛查是极为必要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引发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同时,超重或肥胖、心脏病(含心房颤动)、心理压力、吸烟、过量饮酒以及糖尿病等也被视为导致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依据脑卒中筛查与干预的工作流程,筛查对象会根据八大危险因素接受脑卒中高危风险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接受标准化的干预措施及后续随访。当然,卒中的急救至关重要,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时间都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因素。
去年,我市整合各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的医疗优势,率先在全国推出首张卒中康复地图,推动康复治疗前移,以有效降低卒中的致残率和复发率,更好地造福苏城卒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