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瀚墨)立冬后,自然万物的活动趋向休止。苏州中医师提醒,此时阳气潜藏,人们的新陈代谢放缓,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病、消化道疾病等慢性病逐渐进入高发期。对于这些相对虚弱人群来说,立冬后的养生,“藏”是关键。
62岁的黄阿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俗称“慢阻肺”)多年。苏州近期冷空气交替出现,她早起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变得更明显,尤其是痰液,变得黏稠且难以咳出。医生认为,这是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务必重视。
“对于这类慢阻肺患者而言,冬季有三大危险因素,包括寒冷刺激、病原体感染、环境污染等。”苏州市立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陆氏风科”第七代传人陆迅介绍,冬天寒冷空气刺激气道后,黏膜的血管持续收缩、阻碍血液循环,气道黏膜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而出现功能紊乱;冬天是各种病原体和空气污染物的活跃期,它们侵入、损伤气道黏膜后,会刺激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导致气道管腔狭窄、通气不畅。这些都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
此外,寒冷空气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引起血压升高和血管阻塞,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受换季时环境刺激、饮食偏好变化等因素影响,胃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也会逐渐高发,甚至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造成一系列恶性循环。
“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养藏’,要顾护阳气,保护肾精。”陆迅说,中医认为冬季是温补滋阴的好时机,市民可以在加强防寒保暖的基础上,注意饮食、运动、作息调整、心理调适等。尤其是慢病患者,还可通过服用温肺、化痰、止咳的中医药,贴三九贴、做艾灸等中医康养手段,提升保健效果。
陆迅提醒,对于体虚人群来说,冬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给身体造成额外负担。通过伸展、慢跑、快走等方式热身后,再进行慢跑、八段锦、太极、瑜伽等运动,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冬季精神调养也要着眼于‘藏’,即保持平和、安静,防止季节性抑郁、紧张、易怒等情绪。”陆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