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占长孙)笛韵悠扬,弦音袅袅,一曲唱罢连一曲。日前,在昆山市周市镇高慰伯昆笛艺术传承基地,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不同地区的21家曲社齐聚一堂。为纪念昆曲历史上最后一位“拍先”——高慰伯。
“拍先”是拍曲先生的简称,同时是资深的笛师和曲师。出生于周市镇的高慰伯常年执吹一管均孔笛,笛风纯正、音色亮丽、指法娴熟、转调自如,并擅长怀鼓和唢呐,唢呐能循环吐气、连续不断,堪称绝技。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高慰伯常年在省戏曲学校担任昆剧班笛师,省昆剧院前首席笛师、著名昆笛演奏家王建农便是他的优秀弟子之一。
《牡丹亭·游园》彩唱、《玉簪记·琴挑》之《朝元歌》、《长生·惊变》之《石榴花》……曲会现场,在笛子、琵琶、二胡、鼓板等不同乐器的伴奏下,昆曲曲友登台,连续演唱了20首昆曲经典片段。昆山保利昆曲曲社成员、昆山二中初三学生杜嘉澍一脸青涩,但一开嗓便吸引大家的注意,一曲《红梨记·亭会》之《风入松》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赢得热烈掌声。
“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中国昆曲博物馆接触到昆曲后就深深着迷。后来加入曲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让我的生活更丰富多彩。”15岁的杜嘉澍目前正在学习昆笛,还随手带了一本厚厚的昆曲工尺谱,上面做满了笔记。他说,作为昆山青少年,他将学习昆曲当作兴趣,也视为一种责任。
虽然以前常来昆山参加各种昆曲活动,但浙江嘉兴玉茗曲社社长蒋国强这次感觉有特别的意义。“笛子在昆曲中的作用重大,这不仅是昆曲演唱雅集,也是昆曲乐器演奏交流会,活动为昆曲爱好者搭建了全面交流平台。”蒋国强说。
此次昆曲交流会将持续两天,设有3场专场活动,共演唱40多首昆曲经典片段。此前,周市镇高慰伯昆笛艺术传承基地还举行首期公益培训班招生活动,面向社会招募培训昆曲乐器爱好者。
“未来,我们将依托该基地,继续开展昆曲进校园、进社会活动,着力培养一支民间品牌昆曲乐队,助力周市弘扬传统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助力。”王建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