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便民频道 > 民生资讯

激发碧螺春发展新活力 吴中区碧螺春制作技艺再添15位非遗传承人

苏州新闻网 2024-08-14 12:32

苏报讯(驻吴中区记者 刘达 瞿毅诚 通讯员 陈旭)近日,第五批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碧螺春制作技艺有15位新的传承人。记者带您走近这些非遗传承人,了解他们对碧螺春传统工艺的现代传承,以及对这一古老茶艺的深情致敬。

“我本科学的是计算机,出于对洞庭山碧螺春的热爱,我毕业后从‘码农’转型成了茶农。”在东山汇洞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年仅35岁的理事长孙政告诉记者,入行10多年来,每年茶季都要自己动手炒茶,原本敲代码的手早已变成耐高温的“铁砂掌”。这些年,他一直坚持给中小学以及大学开设碧螺春文化课程,担任学校的碧螺春校外辅导员,这次入选非遗传承人,更坚定了他做好碧螺春文化推广的决心,“只有让更多学生了解、感兴趣,才能让这项非遗走得更远。”

传承好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出生于“茶香世家”的施影看来,就是要精雕细琢每个制作步骤。她从小就跟着父亲上山采茶叶、学习制茶技巧,“我7岁时开始学烧火,坚持学习了五六年,熟悉到把手置于锅子上方30厘米,就能准确感受出温度。”在施影看来,制茶的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等工序每个茶农都很熟悉,但是每一道工序都讲究火候、温度、时间、力度等细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碧螺春的品质。如今,施影不仅是父亲的助手,自己也成了非遗传承人,“向父亲学习,专注做好茶。”

对于西山茶果协会会长朱解军来说,入选非遗传承人,是对他在碧螺春产业发展方面所作努力的肯定。从2021年开始,朱解军每年都要组织十多家协会成员单位参加省、市级碧螺春制作比赛,协会成员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碧螺春制作技艺受到了认可。去年,他带领茶叶协会成员在相关部门的合作下,制定了首部《苏州洞庭山红茶》团体标准,为洞庭山红茶的标准化生产以及市场推广、品牌打造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我会加大对年轻茶农的培养,为茶产业注入新活力。”朱解军说。

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推进“茶文旅融合”,这是非遗传承人蔡月琴对碧螺春产业发展的思路。在父亲的带领下,蔡月琴积累了碧螺春制作经验,成为江苏省制茶大师。“前两年,我尝试开了一家碧螺春主题民宿,吸引游客过来,我们带游客体验采摘、制茶,收获了好评。”蔡月琴说,她逐渐意识到,打造采、制、品、游于一体的融合体验,能够有效带动消费,促进产业发展。接下来,她还打算和学校、品牌方合作,以茶文旅融合的形式推广碧螺春。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