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成为本轮市场复苏的领头羊图/CFP
降息后,北京、上海等地放宽公积金住房贷款等四轮宽松政策后,上海调整了非上海居民购房政策。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一向是方向性标志的上海楼市的举动,意味着楼市迎来第五轮宽松。
发布
上海调整非上海居民购房政策放宽限购政策
7月5日,上海市出台新政策:对符合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标准的非上海居民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一定数额或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将被罚款——有针对性地调整限购政策。此前,7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还发布了《关于简化个人无偿赠与房地产土地使用权免征营业税手续的公告》。
对于一系列涉及房地产的宽松新政策,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今年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导向不仅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的,也是因为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痛苦的境遇。在去库存阶段,既关系到开工需求,也关系到风险的缓和。为此,中央一方面从财政、税收、信贷、公积金等相关政策入手,鼓励改善的需求进入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消化商品房库存住房保障货币化和安置。他将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的多轮政策放松总结为第一轮:各地限购政策放松;第二轮:央行调整限购政策和降息;第三轮:各地发放的购房补贴和央行再次降准;第四轮:围绕两会,开始鼓励自住和完善需求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公积金政策上。他认为,从各地频频出台的救市政策来看,今年重点城市销量肯定好于去年,尤其是这部分城市供需关系明显好转年,房价有可能上涨,甚至不小。
土地
上半年,一线城市土地供应量创历史新低,同比下降30%
2015年上半年全国前100名城市土地出让价大幅下降,共出让土地11813宗,土地出让金702元1. 7亿元,较2014年同期的10890亿元下降35.5%。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也有明显下降。 2015年上半年总转会费仅为16.55.64亿,比2014年同期的2605亿下降了36%。
从土地供应来看,2015年以来,一线城市住宅用地和全部用地供应量大幅下降,但土地供应价格大幅上涨。以住宅用地为例,2015年土地供应均价为每平方米16024元,较2014年每平方米11863元上涨35%。线土地市场。以北京为例:2015年前5个月,北京仅新增26宗土地供应,也创下2009年以来近7年同期新低。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供应减少是全国主要城市成交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北京等主要城市,虽然大部分待售土地成交溢价非常高,但由于挂牌土地明显减少,土地市场被人为降温。目前,北京仅12个远郊地块挂牌,为历史最低规模。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地王继续频繁出现。整体房地产市场升温后,土地市场开始升温。
今年将完成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城市的发展边界划定。开发边界是城市发展的硬性约定,不允许盲目扩张。近期市场升温后,一二线土地出现供应,房企积极争夺。地王依旧频频出现,反映了房地产公司对一二线市场的看涨情绪。
交易
7家公司6月成交量增长226.3%
“3.30政策”两个多月后房产政策 上海,房地产市场确立回暖态势,一线城市房价全线飙升,深圳创历史新高,上海增速也达到27 -月新高。数据还显示,一线城市累计签约21万套,同比增长42.9%。
中原地产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6月份公布的房企大多业绩均有所提升。 6月7家企业总成交额高达4.98.7亿,环比5月有所增加。增加395亿元,达到226.3%。 6月房市好转之际房产政策 上海,整体市场表现乐观。从上半年数据看,4家公司同比上涨,房企数据越来越乐观。
5-6月,全国54个主要城市的住宅合同签订总量明显增加。其中,6月份共签约26.5万套住宅,再次打破5月份创下的2600万套年度成交记录。从2015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市场成交明显增加。其中,一线城市共签约21万套,比2014年同期增长42.9%,二线城市也增长16.9 %,但三四线城市成交量基本稳定,市场整体回暖趋势明显。
市场前景
一线城市将成为楼市复苏的领头羊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公积金政策是地方政府可以调整的最直接的购房工具,而公积金利率相当于商业贷款利率的68%,有对市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 2014年以来第四轮房地产刺激政策持续升级,预计后期将继续出台更多楼市救市政策。但由于当前不同市场的库存压力不同,而且从人口流入的角度来看,刺激政策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比较大。从目前三四线城市来看,整体降温趋势仍难以改变。
后续房地产刺激政策将有很多可能性,包括下半年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可能性,以及地方政府的救助政策越来越强。积极性可能会增加。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日盘再次出现,一线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城市成为了这一轮市场复苏的领头羊。政策刺激对基本面较好的城市有积极作用,而对供过于求的城市推动作用有限。
文/记者 林立双 张琴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