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哒哒哒.......”伴随着插秧机的“欢快歌声”,一株株稻秧插进波光粼粼的水田中。夏收归仓,夏种即开。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截至6月22日,全省秋粮已播栽3999万亩,进度为90%。今年夏种,各地种粮大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或采用定量栽培技术精耕细作,或减肥减药、以种带养,不断为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机械耕作,精准定量提效率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广袤田野上,翻耕机、施肥机、插秧机等各类农业机械竞相驰骋,在阡陌之上蹚出了一条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6月22日下午,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满载秧苗的插秧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这是我们今年最后一批越光稻,4月15号插的第一批,一共2600亩。”戴庄村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员任广明口中的越光有机水稻,是由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2004年从日本引进的资源节约型品种。如今,戴庄村已全部实现机械化栽培,耕作速度明显提高。“五台插秧机不停作业,一小时就能耕完20亩田。”
农业机械化,既加快了耕作速度,更提高了耕种质量。
海安墩头镇千步村的五一家庭农场,2000余亩水田已然是绿油油一片。“趁梅雨还没到,抓紧把秧苗抛下去。”6月23日大清早,全国种粮先进个人、农场主陆华就组织农场工人来到田里作业。一天时间里,5台插秧机,10个人,完成了140亩水稻的耕种。
“用机器种水稻后,效率比以前的人工插秧提高了近50倍。”陆华今年6月4日开始第一批水稻插秧,按照当前的速度,预计27日种完2000亩水稻。
徐州市贾汪区穗穗金种植家庭农场上,刚被评为“2021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粮食生产者)”的温文玲干劲正足。“我们按照农业培训专家的指导,机插秧盘育种量控制在110克/盘,机插秧用种量控制在30盘/亩,栽种的株距控制在10—12厘米。”她透露,穗穗金农场之前就采用了精准定量栽培技术后,用种量减少,亩产量反倒提升了50多斤,米粒也比以往更显饱满。
从6月8日开始栽种,穗穗金农场至今已完成5500多亩地的水稻栽种。温文玲表示,得益于精准定量栽培技术,今年的夏种又好又快,不用复耕和补耕,省了不少力气。
截至6月22日16时,徐州贾汪区夏季粮食已播种29.69万亩,完成进度超八成,其中栽插水稻8.55万亩,播种玉米18.33万亩,播种大豆1.92万亩,另外完成扦插甘薯0.89万亩、播种花生1.51万亩。
绿色种植,减肥减药助增产
土地是衣食之本,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近年来,为做好土壤污染防治的源头防控,全省各地坚持推进“药肥双减”,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农业发展之路。
6月22日,泰州海陵区的农科院试验田里,一列列整齐的秧盘在传送带上排起长龙,像工厂生产流水线一样依次插进田里,而肥料也同步被施于秧苗侧位的土壤中。
“这是我们用于化肥减量、节省用工的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机。”泰州市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衣政伟表示,与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缓控释肥的技术可以使水稻种植的肥料投入节省15-25%。
不止化肥减量,泰州不少地方已经在尝试用生物防治病虫害。位于姜堰区的汉土家庭农场上,杀虫灯、粘虫板、香根草代替了传统农药。农场主孙飞表示,这些就是他的300亩稻田病虫害防治“利器”。
无独有偶,徐州市贾汪区穗穗金种植家庭农场从育秧阶段就开始了绿色防控。“我们有育秧大棚、有防虫网、灭虫灯等,现在刚插秧就已经把性诱捕器用上了。这样的物理防控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可以让这一季起码少喷洒1次农药。”温文玲介绍道。
生物有机肥与复合肥相结合也是有效减肥增产的重要方式之一。温文玲坦言,穗穗金种植家庭农场在施底肥时会加入生物有机肥,原本一亩地需使用100斤复合肥,现在将50斤复合肥和50斤有机肥结合,能少用一半复合肥。此外,农场还利用秸秆还田,使增肥增产作用更加显著。“都说‘稻草还田,一年顶两年’。”温文玲道。
据统计,目前,贾汪区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6.5万亩,预计增产5%到10%。
在宿迁宿豫区,减肥增效的理念也早已落实到田间地头。
“我田里的总施肥量,每亩减少了起码30斤。”莫安宁稻麦种植家庭农场主莫安宁介绍,通过使用缓控释肥料来定量施肥,可以很好地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挥发,既能减少施肥次数节约人力,还能提升水稻质量。在他的农场上,缓控释肥料可以保障水稻整个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后期作物不用施肥也能较好生长。
截至6月22日17时,宿迁宿豫区水稻已移栽37.67万亩,占总面积84.32%,玉米、大豆全部播种完成,薯类栽种结束。
生态种养,农牧“双赢”添效益
厚植绿色、生态优先,才能福泽子孙。江苏的农业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许多地方着眼于生态循环,因地制宜发展“水稻+”的立体种植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种养双赢的结构调整之路。
6月23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义保村秋亚家庭农场已经完成500亩水稻的耕种。农场主孔秋娣说,等小鸭子下田后,就算完成了全面夏种,到时就能看到,稻田一片葱绿,麻鸭穿行其中。
“这样种出来的有机稻鸭米绿色健康口感好、食用安全又放心。”孔秋娣介绍说,她有267亩水稻采用“稻鸭共作”的生态种植方式,让鸭子在田间吃害虫和杂草,再用鸭粪做肥料,以田养鸭,以鸭促稻,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而且,一年只种一次有机稻鸭米给她带来了亩产近千斤的好收成。去年,她种植的“南粳46”“宁香粳9号”等品种,喜获丰收,稻米和鸭子的净利润达到30万元左右。
在淮安盱眙县,“稻在水中长,虾在水下游”的如画场景十分常见。
“这一季龙虾基本上接近尾声了,马上要进入种稻的时间段。”盱眙县金联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卞勇在明祖陵镇经营着1000亩规模的养殖场,目前正张罗着龙虾捕捞和水稻种植的准备工作。
卞勇算了一笔账,稻虾共作模式下,一亩地有两千至三千块钱的纯利润,比“一麦一稻”的收入高出一倍还要多。“因为成本降低了,我们秸秆就地还田能促进浮游动植物生长,给龙虾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一亩地能省一到两包饲料,另外,稻米品质也提上去了,一斤米能卖到10-15元。”
“虾稻互利、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态循环。”盱眙龙虾产业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周洁表示,化学农药、激素的零使用可以降低土地污染,小龙虾既能摄取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又能提供肥料给水稻,可谓一举两得。
据统计,今夏盱眙全县龙虾养殖面积已达83.5万亩,其中池塘养殖17万亩,“虾稻共生”面积达到66.5万亩。
夏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一株株秧苗插进田里,一波波绿浪向前推进,“鱼米之乡”的丰收希望也就此种下。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