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江苏资讯

江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 精绘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新华日报 2022-07-27 12:08

记者 吴琼

7月26日,我省举行“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发布会——美丽江苏专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发展、永续发展相关情况。十年来,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在江苏大地徐徐展开。

全省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转变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生态环境实现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2012年到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从5.4万亿元提升到11.64万亿元,增加115.6%。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25.8%、24.4%、40.7%、46.9%,PM2.5平均浓度下降54.8%、降至33微克/立方米,首次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实现历史性突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高22.1个百分点、达82.4%,国考断面优Ⅲ比例提升43.7个百分点、达87.1%,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Ⅱ类,太湖治理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湖体总磷、总氮浓度达到近十年来最优,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连续五年上升,2021年度达93.6%。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江苏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江苏“工作力度大,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我省专门构建相关政策体系。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季鸣介绍,我省成立美丽江苏建设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统筹协调全省美丽江苏建设工作,加强全省美丽江苏建设领导工作。省委、省政府印发《美丽江苏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美丽江苏建设的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充分彰显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典范。

我省还实施六大重点工程,让美丽江苏更加可感。生态美境建设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大力提升空气质量,江海河湖统筹改善水环境质量,筑就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安全屏障。美丽宜居建设工程,提高住有优居的住房条件,提升绿色建筑的发展质量,打造美丽宜居标杆城市,建设交相辉映的靓丽城乡。畅达交通建设工程,提升区域一体化的便捷出行服务水平,打造绿色高效现代物流系统,建设广覆盖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水韵江苏人文工程,培育苏韵文艺精品,壮大特色文旅产业,夯实文化设施基础,擦亮大运河文化品牌,充分彰显江苏文脉特质。文明新风倡导工程,开展文明城乡创建活动,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行动,全方位构建诚信社会体系。绿色发展提升工程,打造绿色循环产业园区,培育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壮大绿色技术创新载体。

守护百姓“身边绿”让城市更宜居

目前,江苏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5个、中国人居环境奖15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9个,数量全国第一,保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街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范信芳表示,我省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建设持续发力,致力守护百姓的“身边绿”。近十年来,全省城市(县城)公园绿地面积由408.81平方公里增至644.85平方公里,增幅达58%,远超同期城镇常住人口增幅20%,公园数量由826个增至1504个,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率达96%。

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并在全省范围推进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和老旧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改造。至2021年底,全省公共供水服务实现城乡人口全覆盖,目前共有158座公共供水厂建成投运,自来水深度处理率达98.7%,老旧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基本完成。十年来,全省建成投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由589座增至908座。2021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共完成整治黑臭水体591条。

淮安市正在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淮安市副市长张笑说,聚力枢纽新城建设,淮安正加快推进航空货运枢纽、高铁客货枢纽、内河高等级绿色航道等项目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展现历史文化、现代文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城市风貌。加大生态修复和空间修补,推进绿色交通、绿色社区、绿色建筑建设,精细化改造提升绿地、绿道、绿廊,实现推门见景、放眼是绿,着力塑造清新疏朗的宜居城市美。

盐城市坚定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盐城坚持系统治理理念,实施串场河、新洋港、蟒蛇河等重点河道水系治理,展现‘百河之城’新魅力。”盐城市副市长蒋巍说,盐城用“绣花”功夫建好城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市市域范围内生活污水厂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将黑臭水体整治与棚户区治理、“六小行业”排水整治、污水系统完善等工作统筹推进,抓好背街后巷、老旧小区等常态化整治。基本完成市县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仅盐城市区就征收搬迁河道两侧棚户区房屋4400户。

新时代鱼米之乡令人向往

村庄环境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初显成效,离不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力推动。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国兵介绍,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广大乡村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观感美到机制美的美丽蝶变。

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我省连续多年将农村改厕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出台农村改厕工作管理办法、技术规范、工作手册等,去年进一步明确到“十四五”末,全省农村除无人户或其他特殊情况外,全面消除旱厕、全面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的工作目标,推动户厕由室外向室内转变、由厕所向卫生间转变,让农民群众“方便”更方便。

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全面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超过99%,开展全域生活垃圾分类的乡镇(街道)超过300个。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实施。先后实施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省、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建设,2020年起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7%,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开展。打好村庄清洁战役,“黎明即起,洒扫庭院”优秀传统得到传承发扬。2019—2021年,共有12个县(市、区)入选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

乡村建设质量显著提升。2012年至2020年,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2.9万余户,实现存量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动态“清零”。2018年至2021年,改善超过30万户苏北地区群众住房条件。全省已建成540个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征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倒逼调结构转方式

我省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尹荣尧介绍,转方式上,我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出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项目准入划框子、定规则。调结构上,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难题,依法依规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57275家,关闭退出4739家安全环保不达标、低端低效的化工生产企业,化工园区定位由54个减少到29个。增动能上,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自愿碳排放权交易,落实碳普惠政策,让主动减碳的市民和小微企业得实惠。制定清洁生产发展规划,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清洁用能改造、生产工艺改造、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我省地处江海河湖汇聚的平原水乡,“一山二水七分田”,建设美丽江苏有较好的自然本底,但也存在资源禀赋不足、资源环境承载受限等问题。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表示,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优化美丽江苏国土空间格局,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系统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严格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立覆盖全区域全类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我省积极构建“两区三圈四带”省域国土空间格局,着力形成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体,以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特色城镇、美丽田园乡村有机贯通的空间形态。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合理安排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改革,鼓励采取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应方式,通过提高新上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低限等举措,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

淮安市围绕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绿色制造产业体系,加快提升生态文旅、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体系,延伸培育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等现代农业体系。

盐城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关闭退出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企业和202户安全环保不达标化工企业,推动产业“添绿、调绿、变绿”。锚定“双碳”目标,依托资源禀赋,做好产业选择,大力发展新能源、大数据、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绿色动能。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