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春 实习生 杨雨彤
8月4日,七夕佳节,省民政厅在张家港市发布《江苏省婚姻家庭幸福护航三年行动计划》。我省将广泛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培育文明向上的婚姻家庭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教。
自民政部2020年启动全国婚俗改革试点以来,南京市建邺区、东台市、无锡市滨湖区先后入选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我省也确定24家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我省婚俗改革有哪些好做法?记者在七夕节当日进行了采访。
“婚礼简办,让爱加倍”
“坚持文明婚庆,拒绝铺张浪费……让我们行动起来,做文明新人,建和谐家庭。”4日,在张家港市暨阳湖生态园内,6对新人参加了一场集体婚礼。现场宣读文明婚俗倡议书,把活动气氛推向高潮。“集体婚礼别具特色。”新人孙凯和周雨薇告诉记者,他们不喜欢繁文缛节,想用清新的方式迎接人生新阶段,“婚礼简办,让爱加倍。”
张家港市民政局局长范一明介绍,去年底该市进入第二批江苏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名单后,召开婚俗改革动员大会,探索“一镇一村一社区”的示范引领路径,目前婚事简办在当地蔚然成风。
5月20日,我省发布全国首份省级层面支持婚俗改革的集成式“政策包”。省民政厅、省委宣传部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政策措施清单》,遏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共同推动文明节俭的婚俗新风。最新发布的行动计划提出,未来3年,江苏各地将开展婚嫁陋习专项整治,治理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推进移风易俗。
留住传统,登记环境更富诗情画意
走进张家港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记者看到,中(西)式颁证大厅、婚姻家庭辅导室、婚俗文化体验室温馨庄重。张家港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周蓉介绍,新婚姻登记处参照国家5A级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建设,让结婚更具仪式感。
传统婚俗礼仪颇受新人青睐。4日7:30,南京江北新区多对新人早早地来到集体婚礼现场,由化妆师量身打造明制或宋制妆造。随后,在红色灯笼、红双喜等物品营造的古韵中,新人们完成香薰静心、签署婚书、落章为信、宣读婚书等流程。截至4日17:00,全省各地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处共办理结婚登记5002对。
4日起,苏州市姑苏区婚姻登记处耦园登记点正式迎接新人。耦园内,以沈秉成夫妇“耦园住佳偶”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设置日月花窗、筠廊樨廊、诗词歌赋等环节,园内处处藏着惊喜和浪漫。苏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李忠军介绍,苏州一直在推动传统文化与婚俗改革的结合,实现婚姻登记环境从“办公程序化”到“江南美学化”的蝶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夫妻恩爱、家庭和睦、长幼有序等家庭美德值得提倡。”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何正标说,“保留并传承经过时间沉淀的中国传统婚俗,有利于形成独属于江苏的特色婚俗文化。”行动计划也提出,我省将以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为主要任务,推动传统婚俗礼仪和现代礼仪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室外颁证基地、婚俗文化展厅、婚俗文化示范基地和婚姻文化博物馆等平台,做好婚俗改革的示范引领。
关口前移,普及婚姻辅导
4日,南京市溧水区,一场温馨浪漫的金婚银婚纪念活动举行。头发花白的金婚、银婚夫妻穿上火红色的传统服饰走上红毯,重温中式婚礼仪式。“哪有什么爱情秘诀,一辈子要多为对方想想。”1982年,在溧水首届2000人的集体婚礼上,汪志龙、王芹结为夫妻。“当年,我家没要一分钱彩礼,他骑着自行车就来迎娶我,我们就这样迈入婚姻殿堂,一晃眼已经相濡以沫40年。”
“溧水区被纳入第一批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金婚银婚纪念活动已成为溧水婚俗改革的品牌。”南京市溧水区民政局副局长张红梅说,“爷爷奶奶级别的模范夫妻用长久的相守,在年轻人心中树起模范婚姻的榜样,也引导更多年轻人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让婚姻回归‘爱与责任’的本质。”
依据行动计划,我省将推选第三届江苏省文明家庭,示范带动更多家庭树立正确婚育观。结合春节、元宵节、七夕等传统节日,各地还将组织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记者了解到,我省多地已建成婚姻辅导中心。李忠军介绍,苏州组建了一支由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教育专家等121名专业人士参与的婚姻家庭辅导队伍,提供婚前辅导、婚姻家庭关系辅导和离婚疏导服务。今年,该市开展线上线下辅导两万多人次,其中婚前辅导10270人次,离婚疏导13019人次。
未来3年,我省还将线上线下联动,推进全省各地婚前辅导、离婚调解和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常态化、专业化,为有需求的当事人提供情感沟通、关系修复、纠纷调解等服务。此外,各地民政部门将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组建专业团队,为适龄青年进行恋爱择偶、婚姻家庭专业化辅导服务。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