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梦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去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万亿元、占全国11.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3%,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
8月12日,中共江苏省委“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我省谋划推动数字经济的路径和蓝图进一步明晰,提出力争到2025年,我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3.5%左右;2035年,我省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推进产业数字化,引领传统企业“踏云而上”
实时采集机床数据、构建设备画像、生产过程透明化、自主识别故障、能耗分析……今年以来,江苏泰隆集团依靠徐工汉云提供的机床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从“减速机老厂”蝶变为“现代智能工厂”,设备利用率提高了3.6%,计划达成率提高了8.3%。
“这是徐工为我省中小企业提供‘数字解决方案’的一个生动实践。”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启亮介绍,当前该平台已实时连接全球100多万台制造设备,构建了20个行业产业链平台,助力7万家企业“上云”。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破解部分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既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也少不了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我省加快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和重要引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谢志成表示,我省重点以两化融合为主线,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包括连续6年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创建等,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
一大批企业“踏云而上”,与产业数字化“双向奔赴”。目前,全省有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38家,9家企业获评首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上云”企业累计达38.2万家。今年上半年,全省已有2.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实施改造,江苏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5.7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
加快数字产业化,握牢核心技术这一“定海神针”
随着“数字经济”深入发展,产业界早已在实践中认识到,数字化不仅仅是把数据搬上“云”那么简单,还需要通过数字技术,处理、激活、应用海量数据。
数据和技术,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也是数字产业化的基石。作为数字科研专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通量计算研究所所长范东睿,带领院所上下将这两个关键生产要素牢牢握在手中。“今年,我们把研发重点放在高通量车规级智能芯片的研制上,力争突破离散访存数据收集等关键技术,为智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范东睿说,高通量所与国内一家头部车企已达成创新合作,计划打造车规级通用芯片、无人驾驶系统、无人驾驶网联车三大闭环产业,服务智能网联车最为核心的市场需求。
有了核心技术这一“定海神针”,近年来,一系列数字产业化实践在江苏激荡起“朵朵浪花”。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头承担国家6G总体技术研究任务;预研建设信息高铁综合试验设施,为“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提供跨域算力调度支撑;成功获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光电等细分领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布局建设,形成吸引各类创新要素的“强磁场”。
“下一步,围绕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级,科技系统将着力推动平台、基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一体化配置,助推我省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表示,一方面,聚焦前瞻布局,强化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三代半导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促进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持续涌现;另一方面,聚焦战略急需,强化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中设立“数字经济”专题,带动集成电路、移动通信、物联网等重点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筑牢数字新基座,赋能城市“高效治理”
包括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如一条条“高速通道”,助力我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我省大力推动能源、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升级,加快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今年7月底5G基站达16.6万座,实现各城镇地区全覆盖。
“政策加持下,‘新基建’已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推动构建更开放、更协同的新生态。”南京数字经济科技学会理事长、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姚国章教授说。
走进徐州市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只见大屏幕上实时播报路网信息,全市各条国省干道路况清晰可见……智慧路网云控平台建设是徐州交通运输数字新基建项目之一。项目责任人介绍,5G基站建立后,平台实现了公路智能监测、协同指挥调度和公共智慧服务的“一张网”格局,集数据存储、处理、服务为一体,提升了交通部门的管理效能,也为应急行动争取宝贵时间。
新基建重塑行业价值,也在激发新的“生产力”。在常州新北农业产业园,丰疆智能软件科技公司研发的“智慧农机平台”,让种粮变得轻松、便捷。农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制定生产计划。农机手可以根据田块的“数字地图”查看作业动态、农机位置、农技作业路径,在田边或后台遥控操作农机。数字农业赋能下,2021年,园区粮食种植面积同比增近40%。
得益于5G运用的风生水起,数字经济已从“概念”变为“主流”、从“潜能”变为“赋能”——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通过“苏服办”APP“零材料”申请,10分钟公积金到账;出门办事需要停车,点击城管部门打造的停车类APP,附近泊位信息一清二楚;发现问题、遭遇不公,打开12345政务热线小程序就能上传诉求……不断改善的民生福祉成为江苏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动注脚,城市“高效治理”之路越来越清晰。
近年来,江苏制定实施数字政府建设22条意见,扎实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并着力打造“苏服办”,目前已汇聚各类政务事项190万项,92.5%的审批事项可网上办理。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热潮涌动的数字经济,正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动能。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