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陇集镇墩前村曾经是江苏省定经济薄弱村,五年来,它的蝶变可谓一年一个样:2018年全面脱贫、当年成为苏北农房改善试点村,2019年底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2020年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成为当地经济强村,2022年,墩前社区入选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美国建筑师、西交利物浦大学教师亚当布里尔哈特和东南大学3位留学生认为,人的住宅空间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有深刻互动关系,苏北的农房改善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牵引性力量?他们走进墩前村一探究竟。
改造实验:如何低成本改善苏北民居
从324省道拐入墩前村,一幅乡间水墨画映入亚当等人眼帘,一栋栋独家小院,布局整齐。亚当走进村里了解发生在这里的变化。过去,村里道路坑坑洼洼,村居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红砖房,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出去打工了。
为了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2018年,苏北农房改善掀开序幕,陇集镇抢抓机遇,率先在墩前村开展农房改善试点,按照“瓦房户全域改善、楼房户改造提升”思路,兴建980余套新型社区房屋,改造提升周围200余户老旧小区房屋,实现1100余户居民住房质量大幅提升。亚当调研时了解到,当初经过几轮大范围调研和小范围走访后,政府和施建团队结合国外比较流行的“公众参与”模式,充分征求农民意愿。
改造势在必行,经费却捉襟见肘。如何用有限的资金盖起满足老百姓幸福生活需求的好房子?政府协调各个部门,电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都拿到性价比最高价格;设计团队不断调整规划和设计方案,最终以每平方米2000元的最低造价,于2019年7月正式开工了。
2020年10月8日,首批村民开心选房,有了亮堂堂的新家。
“我家选了140平方米的户型,房子拆迁,再加上宅基地等折算,几乎没花钱就住进了新房子,我们都很满意。”村民宋佃平今年70岁了,一家七口三代人喜气洋洋搬进了新房。
墩前社区并不是苏北农居改善的一个特例。亚当了解到,2018年9月以来,宿迁市已累计实施农房改善项目259个,受益农户19.1万户。
乡村焕新:生活空间治理井然有序
“政府有强烈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原动力,设计团队用巧思兼顾了成本和美观,生活环境的积极改变也调动了村民的生活状态。”走过一栋栋整齐干净的房子,亚当感慨道,农民很有生活热情,不少村民发挥创造力,将小院子收拾得别具诗情画意,农村生活空间焕然一新。
“我们希望能保留原来村里的交往空间,包括与自然的互动,在设计上融合了现代田园和苏北民居的风格,以期形态上能够延续乡村过去的肌理。” 杭州九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贺珉表示,在他们后期回访中,发现入住村子的人越来越多,那些离家的孩子们回来看望老人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每次回来,都会欣喜地发现村子里的一些新变化。
为了维持村貌整洁,墩前村村委会借鉴城市小区的管理模式,成立了物业公司,聘请了几位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小组长,还聘用了十几位低保户、低收入人员做环卫工,既解决了卫生保洁问题,也给他们增加一些收入。
留住乡愁记忆,让乡村美得不仅有质感,亦有历史内涵。老房子拆迁后,巧妙利用旧房子拆下来的红砖,村委会筹建村情馆,旧红砖成为村情馆的新围墙,也成了旧时光的记忆。家家户户把家里留存的老物件、旧农具等捐出来展陈。在这里,来访者能感受到百年来墩前村从“茅草屋”到“小洋楼”的变迁。“村情馆就是个博物馆,我很幸运有机会走近这些早已被机器替代的农具,这是江苏农业文化历史的一部分。”亚当颇有兴致地翻看着每一件农具,“这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宜居宜业:年轻人逐渐回流激发乡村活力
沭阳花木栽培历史悠久,花木盆景种植总面积达60万亩,从业人员约30万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花木销售也与时俱进,全国三分之一的电商销售额都来自这里。
家里房子修建一新,村子里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都陆续返乡,依托家乡丰富的花木资源,在家门口工作、创业。
在村民黄虎家中,妻子周艳荣正在直播销售绿植,院子里高高低低摆了十几盆盆栽。黄虎夫妻原本在县城里开了个小店,生意时好时坏。在朋友的带动下,夫妻俩开始接触电商,随着业务量的扩大,他们索性搬回村子,在家旁边包了一个60多平方米的大棚,专门储存、养护批发来的盆栽。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了必修课。妻子直播间里接订单,黄虎负责快递和售后,夫妻俩配合默契,去年销售额达到40多万元,小日子过得很满足。
2021年7月,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的华东花木大世界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墩前村。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沭阳县花木产业的龙头企业,能提供近3000个市场交易摊位,预计可带动60万人从事花木产业致富。届时,墩前村将会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工作和创业。
记者 尤健 沈峥嵘 陈澄
朱娜 钱盈盈 付岩岩 张迪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