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鱼米之乡铺展丰收图景。粮丰果硕,彰显大国粮仓丰饶美好。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丰收,既丰富了市民餐桌,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小小餐桌,见证丰收的喜悦,也见证着食物的变迁。通过如今餐桌常见的三道菜,我们一同体味丰收的新滋味。
一盘虾,撬动40亿元大产业
周末午间,看着饭桌上被自己码得整整齐齐还冒着热气儿的白灼大虾,沈逸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沈逸是在南京工作的高邮人,日常忙碌的工作让她基本没时间回老家,所以格外想念“家乡的味道”。“逛盒马鲜生时,无意间看到鲜活的高邮大虾,可把我馋坏了。”沈逸说,这么多年,家乡的发展变化令她欣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新鲜的高邮大虾足以慰藉乡愁。
沈逸的家乡高邮龙虬镇,是中国罗氏沼虾养殖第一镇。“龙虬罗氏沼虾”不仅是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作为高邮着力打造的特色水产,“高邮大虾”已有30多年的养殖历史,现有养殖面积9.3万亩,约占全国1/4、全省3/5。2020年,高邮投入专项资金建设“高邮虾产业园”,依托“科技+民资+国资”的合作投资模式为高邮大虾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2年,该产业园获批创建省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高邮大虾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直以来,高邮大虾的销售模式都是经纪人到塘口收虾,然后再销往市场,单一的模式已经持续太久。”高邮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凌高玉表示,产业想要长久发展,让虾农的口袋更鼓,必须在产业链上做文章。今年8月,首届高邮大虾旅游美食节开幕,高邮与盒马鲜生、浙江网商银行签约合作,高邮大虾正式入驻盒马鲜生。“打通塘口到货架的壁垒,不仅缩短了大虾到餐桌的距离,还拓宽了市场,增加了虾农的收益。”凌高玉说。
“相比以往,如今每斤大虾的批发单价上涨十几块钱,仅上个月,我们就为盒马鲜生供货6万斤。”高邮虾产业园生产技术指导员杨涛说,每天一早,他都将当天的高邮大虾样本打包好送往扬州食药监局进行检测。“与知名的大型商超合作,在打响知名度的同时,也倒逼我们不断提升品质。”
目前,高邮全市有虾农近3500户,户均收益超10万元,全产业链产值近40亿元,带动近10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今年受高温天气影响,虽然亩产有所下降,但虾的价格一直在上涨。”高邮市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大喜告诉记者,“合作社虾塘有2300亩,今年亩均效益可达5000到13000元。”
一碗羊肉汤,成就淡季不淡流量IP
9月25日早上6点多,徐州市刘五羊肉馆,67岁的周师傅点了一大碗羊肉烩面,浓郁的羊肉汤混着辣椒油闻不出丁点膻味,夹一筷子粗细不一的面条混着香菜和黄花菜一同送入口中,晨起游泳带来的寒意立刻被驱散。“吃完一碗面还要再喝上一碗纯羊汤,20多年基本每天早上我都来这儿吃。”周师傅说。开了30多年的刘五羊肉馆凭着扎实用料,在徐州城里竖起金字招牌,不过居住在羊肉馆附近逾20年的魏大娘却“抱怨”道:“每年到了伏羊节,一大早屋里坐得满满当当,只能拿锅打点羊肉汤回家喝。”
入伏食羊是先辈留给徐州人民的食俗,淮海地区民间流传“入伏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的说法。事实上,入伏之后,酷暑难耐,人的胃口往往会变差,夏季也被认为是肉类消费淡季。为拉动餐饮消费,2002年徐州举办首届伏羊美食文化节,至今已举办十九届。据统计,2022年徐州共有超过1.2万家酒店、餐馆参与伏羊节活动,消费羊肉超过3000吨,实现餐饮营业额超过22亿元,伏羊夜市日均吸引游客2万余人。
伏羊节餐饮市场火热,也推动了羊养殖业发展。“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伏天吃伏羊’的习俗,一般来说夏季也是活羊销售的淡季,但徐州伏羊节前后对我们来说是销售小旺季,今年7月和8月共销售1200只羊。”徐州苏羊羊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家振告诉记者。陈家振1998年进入羊养殖产业,养羊数量从70只增至如今的5000只,传统养羊模式如今也变为“物联网+养羊”。养殖场可实现自动清粪、控温、饮水、上料,一个人可养殖上千只羊。“伏羊节期间三分之二的活羊来自周边城市,为扩大市场份额,养殖场正在培育苏湖羊和杜泊羊,这两个品种更适宜规模化养殖,便于推广为农民增收。”陈家振说。
伏羊节成为流量IP,一碗羊肉汤满怀入伏仪式感。徐州市烹饪协会副秘书长马贺介绍,伏羊节期间,市民拍摄各类伏羊节短视频2000多条,累计点击量达2亿多次,成为网络宣传一大亮点。“7月16日是头伏第一天,七百岁羊汤馆特意举办伏羊节开喝仪式,食客来店里吃饭时就提到是看直播才知道入伏的。入伏之后一天能销售1000碗羊肉汤,从头伏到8月12日新增会员800人。”本土羊肉汤连锁品牌七百岁羊汤馆民富园店店长梁珊说。
2009年,徐州被授予“中国伏羊美食之乡”称号;2016年,徐州伏羊食俗被评为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2021年,徐州伏羊食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伏羊节能够坚持做下去,离不开文化底蕴的支撑,伏羊食俗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是对徐州美食的肯定,我们将朝着打造世界美食之都的方向继续努力。”徐州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尹建奎表示。
一棵菜,链接农户田头和学生餐桌
糖醋排骨、西红柿炒鸡蛋、青菜炒百叶、紫菜蛋汤……9月23日中午,一盒盒分装好的校园餐被端上泰州市海军小学的餐桌,而饭盒里的青菜正是泰兴市新街镇所产。
一棵新街镇的青菜是如何来到学生餐桌上的?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我们为学校提供配餐服务,每周大约从新街镇采购‘上海青’油菜6吨、‘雪宝’白菜花10吨、其他应季蔬菜5吨。”江苏鲜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磊介绍,公司与附近乡镇的蔬菜种植合作社开展紧密型“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年可利用当地优质果蔬2万吨,可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
鲜时农业是位于新街镇的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食品加工产业链重点企业之一,通过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的落户,园区不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从农业生产向加工、流通、销售、服务延伸的全产业链,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企融合共赢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走进园区新打造的1600亩联农富农基地,一排排白色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棚内的青菜绿油油、胖嘟嘟。
“园区建到村里,让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新街镇霍庄村村民陈碗英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老年人在家务农。园区建到村里后,许多企业也随之落户,村里不少年轻人选择就近到企业上班,老年人到蔬菜基地务工,霍庄村像她这样六七十岁的人基本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到村里,初衷是搭建平台、授人以技,促进种植养殖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村民致富、集体增收。整个园区常年用工近3600人,年人均收入可达16000元;临时用工8000人左右,每人年均增收4000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从农户“单打独斗”种植“一棵菜”,到龙头企业示范引领种植,再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加工业,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富农,通过探索完善经营业主联农带农机制,蹚出了一条经济薄弱乡镇乡村振兴的路子。
下一步,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将用足用活省级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40万元,打造乡村振兴富民产业示范带。拟建8米钢架大棚280亩、连栋大棚3000平方米、冷藏保鲜库1800平方米。该项目建成后拟用于发展订单蔬菜,相关收益将量化到24个经济薄弱村,预计每个村年增收3万元。
记者 李鑫津 陈彤 洪叶 吴琼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