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付 奇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制造强国,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部署。工信部集群竞赛正是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内最高规格的产业集群竞赛。
11月2日,工信部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结束公示,最终共20个集群入选“国家队”,我省占据4席,分别是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苏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泰州市、连云港市、无锡市生物医药集群,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至此,我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到10个,总数居全国第一。
跻身“国家队”,靠的是什么
此次我省入选的4个产业集群有何过人之处?产业硬实力,是它们跻身国家队的最大底气。
“此前,生物医药领域已有外省市两地入围,江苏能够入选两个医药类集群,决赛挑战难度非常大。”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吴翔直呼不易。
吴翔说,两个集群各有特色: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实现三个“全国之最”。产业基础最坚实:2021年,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3040亿元,占全国的9%;产业特色最鲜明:集群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重磅品种有32个,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品种有134个,疫苗产业集聚度全国最高;创新转化最活跃:2021年,集群研发投入31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0%,4家企业入选年度全国生物医药创新力十强。
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则呈现“四高”特征。产业规模高增速:生物医药销售规模连续五年增速均保持在17%以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全国居首;企业发展高成长:已集聚企业超4300家,年均新增注册企业超450家;创新成果高增量:2021年,新增5个品种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和优先审批程序,占全省83%;产业要素高集聚:汇聚国家级人才计划87名,占全国约13%,集聚相关基金70余只。
此次入选的除了生物医药这样的“产业新贵”,还有我省传统的优势产业集群,并与省内产业布局高度契合。
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同样地跨三市,2021年,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2100多亿元,占全国超2/5,4家龙头企业进入全国前10强,2家进入全球前10强。集群内以总装制造为核心,形成集研发、设计、材料、设备、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配套体系。三大主流船型本地配套率65%,特种船舶、海工装备本地配套率25%。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志勇表示,产业规模大、主导产品一流、配套体系齐全,成为该集群的显著特点。
江苏是传统纺织大省,其中苏州、无锡、南通纺织产业最为集聚。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内,实现了“三个第一”:产业规模总量全国第一、产业链完备度全国第一、龙头企业数量全国第一。2021年,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21亿元,目前,集群已集聚纺织企业85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184家,也让三地喊出了向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迈进的更高目标。
“组团建群”,从竞争到竞合
“组团建群”成为集群培育的特色。此次入选集群中,3家都是三地合作的模式,一大难点在于协同统筹,因此牵头城市责任重大。
“通泰扬三市地域相邻、产业相融,三市坚决贯彻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同心、同向、同力,打造总装成套型的船舶海工产业,协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南通市副市长凌屹说,为强化区域协同,三市市委书记、市长牵头挂钩,突破区域壁垒,推动建立海事监管协作机制、船舶联合检验机制;深化部门联动,与市监部门联动,建成两个省级船舶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产业链协作,推动总装和配套企业紧密协作,建立长期采购机制,打造稳定配套联合体。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统筹推进集群发展,每个集群的背后,都有一个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像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就由省医药行业协会联合泰州市生物医药检验检测联盟、连云港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协会和无锡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共同承担。
“三地工信部门和各协会负责人组成决策咨询委员会,包括8名院士在内的25名行业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高层次高水平协调指导集群发展。”吴翔举例说,比如加强信息共享,大型龙头企业跨区域合作成为集群新常态,近两年来,集群促进组织牵线搭桥,促成49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集群,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
既要竞争,也要竞合。独立申报也不意味着“单打独斗”。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乘势而上、借力发展。“我们织好长三角要素协同创新网。”苏州市副市长张桥说,长三角生物医药产值占全国30%,是中国生物医药高地。上海聚焦龙头总部、苏州聚焦创新企业,两地既可错位发展,又能优势互补。通过张江国家实验室促进协同创新,借助建立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发放长三角科技创新券等,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与张江、泰连锡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医药板块。
培养创新中心,促进资源集聚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不仅是规模效应的叠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通,促进创新、资本、人才、政策等要素资源集聚。国家重点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旨在依托集群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创新能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这与我省作为制造业大省的转型思路不谋而合。早在2018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明确了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打造“产业航母”;2020年,《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提出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即培育发展5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其中30条优势产业链、促进实现10条产业链卓越提升。
经过几年来的深耕布局,眼下,我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到10个,居全国第一。我省在集群培育方面摸索出哪些经验呢?省工信厅副厅长徐军认为,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四点:坚定世界级水平建设目标,强化卓越产业链建设,创新产业链培育机制,全力优化政策配套资源。
徐军介绍,几年来,我省建立起“1+N”的政策体系,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集群领域出台50多项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具体政策。建立优质企业培育体系,深入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计划,目前全省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48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89家和285家。培育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高端纺织集群和集成电路集群中分别组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及封装测试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在其他11个集群中布局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一言以蔽之:多措并举打造资源“孵化池”,孕育更多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最终汇成一片片“产业森林”。
提升产业层级,竞逐国际赛场
这场“国家队选拔赛”仅仅是开始,集群化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推动各地产业质态、产业层级的全面提升,有更大竞争力去力拼国际赛场。
奔向“世界级”成为所有入选集群共同的目标。“我们将奋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与制造高地、长三角世界级生物医药集群核心承载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到5000亿元,探索走出一条有效提升我国医药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新路径。”泰州市副市长叶冬华说,这就需要继续增强集群内产业承接能力、智能制造能力、协作配套能力,推动一体化发展、内涵式提升。
要让持续创新稳定产业“基本盘”成为共识。“我们将进一步抢夺高端市场,创新制造模式,深化产业协同。瞄准智能绿色船舶、深远海装备等高端市场,发挥央企龙头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益制造、服务型制造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抢占海洋经济制高点。”凌屹表示,通泰扬海工船舶集群力争到2025年,率先建成世界级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占全国50%、市场份额占全球25%的“5025”目标。
“在竞逐国际赛场的过程中,还要聚焦自主可控,注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陈启斐提醒,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技术竞争,还应制定专项政策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在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材料等方面实现突破。
徐军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继续把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一号”工程、龙头工程来全面部署推进,进一步加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力度,构建融合融通的集群协作网络,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技术改造对集群发展促进作用,提升市场主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努力把产业航母建设得更具韧性和竞争力。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