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晞 沈佳暄
近日,“常熟市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站”揭牌成立,这是全省首家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站。接下来,首批12个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站将陆续挂牌,服务范围覆盖苏州、南通、盐城、宿迁等地各区县。
早在2020年9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就发出“规划师下乡”倡议,目前近千名规划师活跃在江苏各地,扎根乡土描绘发展蓝图。
规划前要熟悉风土人情
深秋时节,天高气爽。走进邳州市议堂镇议堂村,只见一栋栋独家小院依河而建布局整齐,房前屋后花木环绕,宛如一幅水墨画。从传统“横平竖直”的村落,到错落有致、美观实用的新农房布局,离不开当地规划师的精心设计。
“地区规划师要做好乡村规划,首先要进村挨家挨户调研,切身体验村民生活,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规院三所所长张培刚表示,在农房设计项目编制过程中,不仅须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还要准确把握苏北各地乡村的差异性、体现地域特点,满足现代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回忆起刚进议堂村的情形,张培刚印象最深的,便是这里大量房屋“横平竖直”、整体呈现为矩阵形式的“排兵营”,环境和空间利用都不理想。团队对村里各个建筑进行灵活的规划设计,以达到错落有致又实用的效果。“然而这样一来,会出现后排农房大门朝向前排农房墙角的情况,村民认为不符合当地风俗。”张培刚说。
如何让规划设计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我们建立村民意见收集、工作方案宣推、市级部门协调等多个对话交流平台,本着‘共同缔造’的理念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张培刚介绍,最后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运用带状景观对村庄进行分割,确定了“大分散、小集中、多组团、环境美”的农房空间布局模式,避免了呆板格局,赢得村民赞许。
作为全省首个“规划师下乡”工作站的成员,丰县工作站青年党员规划师周海的日常安排丰富多彩:不定期为地方提供规划咨询服务、地方农房建设技术指导,开展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解读和专业技术讲座……“目前,丰县工作站已形成党务、业务、服务‘三务’一体的规划师下乡服务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工作站服务范围逐步由点及面辐射周边,为丰县城乡规划建设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周海自豪地说道。
懂规划更要懂乡土文化
乡村不仅是一个生存空间,还承载着独特的乡土文化与生活理念。如何实现乡村文化空间的升级,将乡村文化的显性表达和隐性传承合二为一,构建具有品赏价值的乡村空间并留住“乡情”?这考验着规划师们的智慧。
今年2月,常州武进规划勘测设计院副院长臧磊所在的规划师下乡团队,收到一封武进区牛塘镇卢西羊家村村民羊国文老先生的来信。古港、古渡、古街、古校……羊老先生在信中对村里的“地标”如数家珍,恳切希望规划师们进一步挖掘村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羊家乡村旅游特色村”。
“收到信件后,我们团队立刻前往实地勘察村庄现状风貌,对羊家村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提出建议。虽然后续由于村里涉及铁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推进改造,但老一辈的乡土情怀让我们规划师团队很有感触。”臧磊说。
在省规划设计集团城乡院公司规划一所所长葛大永看来,相比于“懂规划”,乡村规划师更要“懂文化”,善于从田间地头的细节中透视村民的生活状态与实际需求。“乡村不同于城市,两者在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治理体系等方面差异巨大,而规划师从学校获取的理论知识更偏向关注城市,远离乡村易导致规划出现‘水土不服’。”葛大永认为,做乡村规划,第一件事就是到乡村去。
两年前,葛大永团队第一次来到丰县大沙河镇宗集村。这个曾经的经济薄弱村,风貌差、裸土多、漫天飞沙,此前从没做过规划。以自然禀赋、特色产业、文化资源为基底,规划师们为大沙河镇规划了一条生态旅游环线,把最具发展潜力的空间资源要素集中整合,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去年,焕然一新的宗集村被评为徐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
“相比于城市规划,乡村规划更关注产业振兴、农民实际需求和规划的综合性。只有全过程跟踪,才能直击乡村发展痛点、保留乡村文化本色。”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分院院长张川告诉记者,近期团队正为南京江宁湖熟水乡聚落做规划,将目光放在独特的“湖熟文化”上,通过梳理区域“水—田—村”共生的田园水乡肌理,建设相适配的“三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彰显湖熟水乡特色魅力。
以制度建设充实乡村规划师队伍
“截至目前,地区责任规划师为各地提供各类建言献策类报告共30余篇,数十名地区责任规划师成为城市主要领导、规划主管部门的专家智囊。”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张伟介绍,针对上一年工作中出现的地区责任规划师技术专业单一、难以满足地方集成服务需求等问题,今年集团整合资源、发挥综合专业技术优势,与地方构建更紧密的服务载体。
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发现,不少乡村规划师对“乡土”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有些规划师自身专业背景单一,不熟悉乡村振兴政策,甚至出现“懂规划设计的不懂施工、懂施工的不懂规划设计”等问题,面对基层和农民需求难以拿出“上通政策、下接地气”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目前,乡村规划师的收入缺乏稳定来源,主要来自政府委托的规划编制经费,乡镇也很难招聘到长期扎根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眼下乡村规划以“城里人下乡服务”模式为主,难以深入了解掌握基层需求,影响服务水平和效率。
这位负责人建议,政府推动乡村规划师制度化建设,充实乡镇层面的规划建设人才队伍,鼓励本地规划师下沉开展乡村服务,形成一支熟悉本地本土的稳定规划人才队伍。省市层面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培训指导,经常开展一些案例教学,让规划师在“田间地头”学到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培养一批乡村规划建设“多面手”,乡村规划师也要提升现场做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