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有增多,还是那些人;办案部门没有增加,还是那9个庭室。面对案件逐年增长,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审判质效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屡创新高。今年前10个月,该院法定审限内结案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市法院第一;结收案比、结案率等多项核心指标始终走在全市法院前列。
从排名中游到位居前列,鼓楼区法院用了三年时间。跃居前列的“密码”是什么?追寻鼓楼区法院三年发展之路,清晰可见的“密钥”是:打造“新赛道”,跑出高质量审判“加速度”。
打通堵点,构建全领域繁简分流大格局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鼓楼区法院认真种好地方“试验田”,实践创新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
鼓楼区位于南京主城区,人案矛盾较为突出。问题倒逼改革,该院先行先试繁简分流改革结出硕果,运行四年,法官人均结案从143件提升到246件,平均审理天数从78天降为70天。
改革虽然缓解了人案矛盾的困扰,但审判质效却无大的进步。2017年以来,该院各项审判指标一直在全市法院中游水平徘徊。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2019年,新一届院党组在全面总结繁简分流改革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从打通严重制约审判质效的堵点入手,在精准分案、科学配比人案等方面发力,推动审判高效运行。
案件繁简分流,首先在分,但案件如何分并不简单。过去,由于区分识别繁案与简案的标准和方法不统一、不规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分流效果。
该院以近三年全院新收各类案件案由为基础数据,综合评估案件事实、法律适用、核心工作量等因素,科学定位案件繁简属性,确定买卖合同、房屋租赁等186种常见案由为简单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审理;医患纠纷、建设工程纠纷等124种相对复杂案件以及无因管理等46种非常见案由确定为繁案,适用一般程序审理。同时启用智能分案系统,实现繁简属性自动标注、一键分流。
“这样的分流也会有例外,为此,我们在法院试运行了半年多。经过多轮次征集一线法官意见建议、充分调研论证,最终确定了繁简案分流的新标准。”鼓楼区法院副院长谈雪萍说。
解决了精准识别,还有人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鼓楼区法院发现速裁庭法官力量配备较弱,无法适应快节奏高标准的办案要求,使大量速裁类案件积压。
该院及时作出调整方案:不仅把繁简分流拓展到审判执行的全领域,以速裁庭为中心,在刑庭、少家庭、金融庭、执行局也相应设立速裁(执)团队,同时将全院范围内业务能力强、办案节奏快的精干力量充实到速裁庭,还将人民调解员嵌入速裁团队,衔接诉前调解,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构建全领域繁简分流大格局。调整后的速裁程序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从44天下降至33天,成为推动全院审判质效提升的“发动机”。
破解难点,建立全方位综合考评新机制
6月份,在鼓楼区法院公布的审判高质量发展考核成绩中,金融庭董法官得分79.42分,在本庭排名倒数第二,在全院处于中游水平,原因是她在“结案率”与“平均审理天数”两个考评项目中失了分。经过3个月的努力,10月份,她的成绩冲到全庭的前列。“‘成绩单’往那一摆,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个压力就像一股力量使劲顶着你往前走!”董法官说。
让董法官感受到压力的是鼓楼区法院考核方法的变化。从今年开始,每个月初,鼓楼区法院都要公布上个月每名法官审判质效的“月考成绩单”,案件谁办得好、谁办得差,差在哪里一目了然。
“新的考核方案出台前,不少法官担心自己部门与其他部门审判业务不一样、人员组成也不一样,如果按照同样标准‘一锅烩’考核,未免显得有些不合理、不公平。”该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孙军说。
既要能科学合理体现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量,又要能充分调动广大干警的工作积极性,是鼓楼区法院在制订考核方案时全力破解的难点。
新的考核方案,坚持均衡为上、案件质量与效率并重的评价导向,将考核内容细化为均衡度、多审、快审、精审四大类九项指标,突出加大法定审限内结案率、6个月以上未结案件占比等权重,设定有责发改、审限超期、上诉移送超期等减分项,并根据不同部门承办案件的不同情况,合理确定各部门、各团队不同指标的相应基准值、目标值,以百分制精准反映各法官工作量,让全院法官既明确了审判重心,又看到了自身差距。
这个被法官称为真考核、动真格的审判高质量发展考核方案,一经出台,就完全打消了全院干警的顾虑。
除了考评科学合理,这个考核方案也是全员性的:既包含法官也包含院庭长。
“业务庭庭长个人办案得分占比50%,庭室平均得分占比50%。”刑庭庭长朱锡平说:“个人成绩与业务庭的质效捆绑在一起,作为庭长,我不能只顾把自己手上的案件办好,还要想办法提升全庭整体的审判质效水平。”
不仅有正向引导,也有反向督促。今年以来,该院开展审务督察39次,对8名工作人员提醒谈话,发放49份告知提醒函,向7个部门发送15份审务督察建议书。
“考核与奖励晋升挂钩,成为引导审判的‘指挥棒’,实打实的‘成绩单’,谁好谁差一清二楚,免去了考核部门的不公正之嫌,也让晋升时说情打招呼没有了市场。”鼓楼区法院政治部主任李杰说。
严控节点,搭建全流程智能监管“E平台”
与往常一样,鼓楼区法院副院长李仁军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分管的两个业务部门审判运行情况。后台自动向他推送超期未排期开庭、庭后未按期结案、超6个月未结案件的数据信息。他在“一键督办”后,系统同步生成监管日志。
李仁军做的第一件事也是许多院庭长、法官同样做的事。系统后台根据不同身份与权限,推送部门(个人)办案超期信息,这些信息会自动弹窗提醒。
这个助力审判管理的智能系统,是鼓楼区法院研发的审判执行流程节点监管平台,它对立案、诉前调解、审判、执行不同阶段的14个关键节点进行全程监控,同时配套《案件流程节点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变事后问责为事中监管,为院庭长监管明确了范围、提供了支撑,被形象地称为审判管理的“掌中宝”。
开发审判执行流程节点监管平台,是鼓楼区法院解决“久拖不决”、常态化实现“快审快结”的一项新举措。院庭长根据平台推送的超期信息进行重点监管,督促承办人及时处理,系统同步生成监管日志,全程留痕,既为院庭长监管提供了有力抓手,促进院庭长监管职责落地落实,同时也强化了法官自主管理和审限意识。
在鼓楼区法院,有两个会议雷打不动,一个是每月初一次的院长办公(扩大)会,院长对上个月的审判运行情况进行讲评,要求审判质效落后的分管领导和庭长讲原因讲改进措施。另一个是每月一次的专题审委会,对被二审发回或改判案件一件一件评查,并讨论定责,将定责情况计入法官业绩档案,直接与综合考评挂钩。
这样的抓落实还体现在对难点问题的督办力度上。对5个月以上即将转为长期的案件,审管办提前介入,列入院庭长重点关注案件;对6个月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开列“销案清单”,院庭长专题会诊处理,同时上提审限变更审批权。截至2022年10月,该院12个月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压降至9件;6个月以上未结案件仅43件,占全部未结案件的1.28%,长期未结案件占比全市最低。
“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只有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才能真正考出法官‘有多能’‘哪不行’,才能变要求为传导压力,激发法官办案动力。”鼓楼区法院院长李畅说。
(来源:人民法院报,2022年11月27日,记者赵兴武、通讯员余敏)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