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2月1日省住建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苏把城镇污水处理作为关系民生和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不断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2020年以来,全省累计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303万立方米/日,新增污水管网1.5万公里,新增污泥处理处置能力1690吨/日,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位居全国第二。
多部门联动,
收集处理效能增强
2020年以来,江苏高位协调,全面组织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即“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三消除指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污水直排口、污水管网空白区;三整治指整治工业企业排水、小散乱排水、阳台和单位庭院排水;三提升指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综合能力、新建污水管网质量管控水平、污水管网检测修复和养护管理水平。省级层面成立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专班,各设区市均成立专项工作组或领导小组,构建由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水利、教育、市场监督管理、商务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推进机制。
“从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看,单位庭院、居民小区内部和沿街‘小散乱’排水户的管理难度较大,雨污水管网混错接、预处理设施建设运维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来协调推进。”省住建厅城建处副处长王华成说,我省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的作用,比如教育部门对接学校、卫健部门对接医院、国资委对接国有企业、商务部门对接农贸市场等,加强督促指导,强化各单位内部的雨污分流改造和管网排查整治,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确保整治到位。
省住建厅副厅长王学锋说,通过持续多年的努力,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实现“从重视污水处理厂建设,向处理厂、管网、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联动推进”“从城市向乡镇全覆盖递进”“从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动为主,向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发展转变。截至目前,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2138万立方米/日,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运行,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全部达一级A及以上标准。全省城市(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基本达到国家“十四五”期末的目标。
强化城乡协调,
推进处理设施全运行
我省强化污水处理城乡统筹,在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基础上,全力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运行,有效解决“建而不运、运而不全”的问题。2018年以来,省级财政已下达13.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苏中苏北地区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678个,总处理能力达393.09万吨/日。全省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从2020年的65%提高到71%,全运行比例从2020年的60.5%提高到91.7%。
各地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推动污水处理系统之间的管网互联互通,提升污水处理系统的安全韧性,涌现不少创新探索和实践。比如,无锡市推进泵站标准化建设与改造,扬州市推动“厂网一体化”体制改革,盐城市在市级成立清水绿岸净水集团,统筹负责该市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和养护工作。省内有条件的地区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管网养护进小区,常州市每年安排约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实施无物业小区或老旧小区管网的专业化养护;苏州市明确住宅小区内共用雨水、污水管道、窨井等设施养护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列支。
消除黑臭水体,
提升水环境质量
解决黑臭水体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大事。南京近年来下大力气攻坚城市暗涵治理难点,探索推进城市地下暗河治理。
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徐小春说,南京对暗涵实施全面体检,紧盯污水入涵、涵体结构等主要问题,通过立体式控源截污、全方位修复涵体等措施,协同推动设施安全、积淹水等问题解决。目前,南京已完成童子仓沟等35处暗涵整治。通过整治,内金川河西支、珠西支河等暗涵“重见天日”恢复为明河,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南京攻坚暗涵的实践是我省消除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的缩影。截至去年底,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直排口、管网空白区和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提前4年完成国家“十四五”末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江苏积极推进城市滨水空间品质提升,推动水岸联动整治,一批又一批原先的垃圾河变成了景观河。
“江苏将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不断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王学锋透露,力争到2025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平均达80%,其中苏南地区达88%、苏中地区达75%、苏北地区达70%;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60%以上面积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
记者 白雪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