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关键词:坚守
□ 记者 谭可昕
回首2022年,我们经历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北京冬奥会体育盛事,也在疫情反复、经济冲击、特大灾害中众志成城奋力坚守。坚守者如同金子般熠熠生辉。正是一个个坚守平凡、坚守职责的普通人,铸就了奋斗的时代。唯坚守者伟大,唯奋斗者光荣。2022,一首属于坚守者的颂歌、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
什么是坚守?坚守是高山之巅迎着狂风屹立不倒的青松,是大海之滨顶着巨浪岿然不动的礁石,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一件事,是逆着人流奔赴最凶险之地,是坚持在岗数十小时不停歇的志愿奉献……
一年来,我们记录了无数坚守者的故事,无论重读多少次,文字间描摹的一个个面孔依然清晰生动,流露的一段段情感依旧鼓舞人心。
——坚守,是在大战大考中保持战略定力,扎根岗位舍我其谁。
2022年初,全省新冠疫情多点散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涌现了许多平凡而伟大的人,筑起了携手抗疫的坚强防护网。1月,我的记者同行记录了春节期间依然坚守岗位的南京海关所属连云港海关船舶卫生检疫工作专班四组副组长吕凤功,那次是他在岗值守的第三个大年初一,他和他的工作组为在口岸落实疫情防控和提升通关效率多个日夜坚守如一。
2月,记者报道了苏州市忙于“疫”线推迟结婚登记的95后护士赵晓丽,记录了一家三名医务工作者站出来携手抗疫的吴翱及其亲人,也记录了驻守疫情隔离点的00后女孩金荻。他们,是战斗在疫情防控前线的“白衣天使”,他们,用自己的坚守汇光成炬,凝成一座城市动人的抗疫故事。我们的记者还深入疫情防控前沿,将镜头给予那些“幕后英雄”,例如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里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的“感控监督员”,书写着苏沪人民并肩作战、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奋进故事。
——坚守,是在本职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一件事。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的日子,记者报道了从事航天工作54年的叶培建院士。尽管长期从事空间技术研究,导致叶培建腰痛反复发作、不能久坐,他却说“生命不止,战斗不止”,诠释了坚守不是止步不前,而是用毕生精力用心做好一件事的平凡而伟大。
2022年2月,全国“邻里守望”志愿服务优秀奖获得者——无锡市志愿者“爱心车队”迎来了成立20周年的日子,然而这些“爱心出租车”在“生日”当天依然奔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践行着“有难必帮、有险不惧、有情服务、有爱奉献”,流动的爱心车队,用多年的坚守织成了一张护佑城市的“服务安全网”。
2022年5月,记者用镜头记录了在高温之下坚守岗位,为“迎峰度夏”保供电而工作的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人员。“五一”,是劳动人民的节日,每年的此时,从机器轰鸣的工地到车辆川流不息的物流场站,都有劳动者们挥汗如雨的身影,他们的奉献构成了节日里最亮丽的风景。
——坚守,是在嬗变世事中守住不变信仰,把精神力量接力传承。
2022年2月1日,本报头版报道了开山岛上一顿特殊的年夜饭。“老王,我和孩子们来陪你过年!”一句简单的话语,饱含着道不尽的思念。王继才夫妻俩守岛30多年,在岛上度过20多个春节,小小的岛上有夫妻俩几十年守岛的酸甜苦辣,五星红旗不只飘扬在岛上的国旗广场,也扎根在守岛人的心中。几十年的坚守,他们见证了岛上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的逐一建起和岛上生活条件的改善,不变的是代代接力的守岛精神。
2022年12月,本报《人文周刊》记录了“追鱼人”郑金良的故事。小时候靠着长江讨生活,长大后郑金良靠着河豚养殖获得了成功,可他面对因为过度捕捞物产不再丰沛的长江,做出了一个决定——放流,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河。从2002年起将自己养殖的珍贵河豚苗放归长江开始,这一做就是20年。如今,郑金良的孙女郑冰清也继承了爷爷的事业,同时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展长江珍稀鱼类和濒危淡水贝类繁育的研究。做好一件事,不仅仅是靠一个人的坚守,更是一代代的传承与创新。
英雄来自人民,伟大扎根平凡。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无数个坚守者的慷慨以赴;春暖花开的未来,依然需要更多奋斗者的呕心沥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新一年的征程已然开启,坚守者的故事永不落幕……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