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财经资讯

“跨江枕河”再加“数”,文化产业逐梦新

中国江苏网 2023-03-16 08:47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文化产业是城市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型的新增长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

2004年,国家首次公布各省文化产业经济总量,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58.5亿元;2021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90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03%。17年间增加值增长22倍,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江苏各市将着力于用“数字经济”为“长江运河”文化赋能,打开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

记者 周娴

民营企业贡献八成的文化产业增加值

根据数据分析,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江苏文化产业规模增长用“加速度”一词形容并不为过。

2004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258.5亿元,从2006年起连续3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0%,2008年增长到810亿元,2009年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65亿元,仅次于广东,跃居全国第二。

接下来,江苏文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11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802.2亿元,2012年突破2000亿元,2015年突破3000亿元,2017年达4284亿元,在GDP中占4.99%,初具支柱产业形态。2021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900亿元,居全国前列。

随着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快速提升,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日益提升。近20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1.7%提高到2021年的5.03%,年均提高近0.2个百分点。2019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这意味着,文化产业正式成为江苏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发展,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文化产业区域发展质量。自2012年开展规模以上文化单位认定之后,江苏5年增加了3489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017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超过10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7884家。2022年,江苏规模以上法人单位首次突破万家,营收超1.2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70%,贡献了约80%的文化产业增加值。

随着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江苏民营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也快速发展。2013年,江苏成立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缓解民营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2012年—2017年,江苏中小型文化企业由7.2万家发展到11万余家,占全部文化企业的93%以上,吸纳了近100万人就业,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2015年,江苏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达5070家,占总数七成以上,民营企业成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2022年上半年,江苏净增1488家文化企业,其中小微型企业有1436家。

从全国文化产业版图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五省市发展较为领先,产业体量大、发展增速高、占地区经济比重大。就文化产业的“家底”来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就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占比而言,北京和山东领先,202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0.5%、8.26%,浙江、上海、陕西三省市突破6%;江苏、广东、湖南和福建突破5%。这9省市的文化产业率先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文化新业态三连增,可穿戴智能设备、网游、动漫增速最快

从文化细分行业看,近三年,江苏文化新业态强劲增长,成为江苏文化产业中最富活跃度和成长性的力量。

从2020年起,连续三年,江苏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营收呈正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为2395亿元,2021年疫情中逆势上扬达3099亿元,2022年增长到3412.5亿元。

其中,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营业收入两年间翻了3倍多,互联网游戏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细分行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超过20%。

2022年江苏规模以上法人单位营收超1.2万亿元,其中以互联网游戏服务、动漫游戏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行业的营收超过四分之一。

根植于雄厚的软件业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江苏不仅拥有游戏全产业链,还形成了多元分布差异发展的格局。

扎根苏州12年的友谊时光深耕传统文化,将“运河十景”、拙政园等富有苏州特色的IP“搬进”游戏,让年轻人在游戏中探索江南美景。咪咕公司的云游戏提出了“有版权保护、有游戏版号、有意识形态安全审核、有实名认证、有未成年人防沉迷”的经营要求,规范云游戏的发展。三七互娱探索游戏出海,截至目前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业务。

江苏动漫产业的发展以常州较为突出,这个有着“中国奥兰多”之称的城市涌动着“动漫基因”,这两年,又以数字化赋能,实现了动漫与元宇宙的“双向奔赴”。

常州恐龙园,探索科技融合与游客体验的创新,在“元宇宙”带领下进入了另一个次元。常州恐龙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倪燕介绍,“我们将在恐龙馆应用当下最为先进的MR眼镜设备,让游客感受置身于元宇宙中,获得更真切的互动体验。”

当前,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一批面容靓丽的“数字人”穿梭于生活各场景,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新风口。在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近200万个AI数字人“上岗”直播,“普通人提供一段3至5分钟的真人口播视频,仅需十几分钟,就能生成一个超高拟真度的数字人主播。”硅基智能创始人司马华鹏告诉记者,这些数字人代替真人出镜直播,单次直播时长可达400小时。

从传统的智能手表、TWS耳机到VR头显再到智能衣服,可穿戴设备在性能上不断升级,2022年,苏州在传统纺织业优势的基础上创新,成立了智能纤维与可穿戴技术创新联合体,将发热纤维做成不同功能的可穿戴产品。在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展厅里,新增加的创新联合体展区,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衣服,在红外热成像相机里,呈现出16个温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研发部副部长张林介绍,“每个温区的温度都是单独控制、单独开关和单独定时,这个产品定位是运动康复领域,用于缓解肌肉疲劳。”

设区市各展所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目前,江苏有5个设区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5%,分别是南京、苏州、常州、南通、镇江。

作为文化资源大市,南京最早将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早在2012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5.1%,成为江苏省唯一超过5%的城市。这十多年来,先有南京利源集团等文化与资本融合的创新探索,后有明城墙化身巨幅银幕、老门东景区3D立体投影秀等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2021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到1063.99亿元,占GDP的6.5%,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三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

常州和镇江的文化产业起步也较早,依赖动漫游戏、主题旅游等特色产业,2013年常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3%,首次迈入文化发展水平先进地区。2021年,常州提出“建设长三角文旅中轴,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将文旅产业上升到了城市战略的高度。

镇江10年前就计划打造千亿级文化产业,2014年,文化产业正式成为其支柱产业。西津渡、长江国际音乐岛、扬中河豚文化……镇江亮点频出。

南通文化产业“入列”支柱产业是在2017年,红木雕刻、家纺设计、缂丝、扎染、蓝印花布等特色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近几年,南通鼓励对艺术品、文物等进行数字化转化,推动动漫节、电子竞技比赛等在南通落地。

目前,苏北五市文化产业相对较为薄弱。不过好消息是,2022年,苏北地区的成长较为显著,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苏北五市,以江苏12.9%的营业收入总量,对江苏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了超一半的增量。

值得一说的,还有无锡。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基础好的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先天优势,作为经济大市,无锡文化产业频频出圈,灵山胜境、拈花湾两大景区带动当地1万多人就业,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集聚文化企业近千家,产业链覆盖影视业上下游,出品制作了《满江红》《流浪地球2》《深海》《长津湖》《中国医生》《中国机长》《人世间》等“爆款”影视作品。

记者获悉,无锡2万多家文化产业企业,其中规上文化企业近千家。2022年,无锡克服疫情影响,新增文化产业项目280多个,总投资近800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53.44亿元,增幅达10.32%,实现逆势上扬。依托无锡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无锡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各板块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定位、错位发展,初步在影视传媒、数字文化制造、文旅融合、文化创意等方面形成发展优势。无锡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锡山区出版印刷产业将着力推动‘智改数转’,迎来数字化升级改造;宜兴市为传统紫砂行业注入新活力,不仅建成了抖音直播基地,还将探索‘紫砂元宇宙’,线上线下同步打造‘紫砂一条街’;惠山区引进了头部企业‘五八赶集’,提供智能高效的服务解决方案,这些都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一江一河”“数字经济”成2023年新的发力点

大运河与长江美丽的十字交叉,描摹出江苏文化如水般的柔润肌理。

2023年,江苏各市不约而同挖掘“跨江枕河”的资源禀赋,布局文化产业:南京提出持续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开发更多线上文化产品;常州作为长江沿线城市以及大运河唯一穿过主城区的城市,提出建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长江生态文化公园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将沿江、沿河地区打造成为文化繁荣的示范样板;无锡也着眼于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策划打造精品水上旅游、水上竞技和军嶂古道、龙山步道等时尚健身品牌。

位于皂河镇的乾隆行宫是大运河宿迁段的唯一遗产点,2023年,宿迁将依托皂河镇,建设皂河龙运城,将最具特色的治水文化、航运文化等文化基因融入其中。在“漕运枢纽”淮安,千年古堰屹立在洪泽湖畔,将先贤的治水理念、精巧工艺寓于碧波中;风光旖旎的里运河中,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水闸静卧水底,诉说着旧时光里的繁华过往……

夯实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数字化是“关键增量”。2023年,南京将以数字技术激活文脉资源,提出要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意、金融、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产业集群。南通提出要构建“3+5+N”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大专项资金、金融服务、项目建设、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持力度。

苏州将擦亮“最江南”的文化IP,驶入城市文化竞争的快车道。记者从苏州市文改处获悉,目前,浒墅关古镇蚕里街区、“平江古巷”中张家巷老宅、“虎丘夜游”项目已投入运营,“吴门望亭”大运河文体馆、盘门城墙夜景提升、石湖景观改造提升等项目已建成,苏州将通过推进“江南文化”塑造工程,重写江南故事。

从“伏羊夜市”到“国潮汉风”,“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2023年仍然围绕“汉文化”布局,他们将发展重点放在相对劣势的“龙头项目”上,2022年下半年,九顶山野生动物园、海洋极地世界、金龙湖新天地等21个重点文旅项目拟开业运营,在建的徐州方特乐园,投资达128.59亿元。

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后,“国际湿地城市”盐城又添一张耀眼的国际名片,2023年,盐城继续聚焦“世遗”品牌,发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大丰麋鹿保护区、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条子泥湿地等自然资源禀赋,提炼开发主题IP,构建滨海特色文化体系,培育一批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的特色街区,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作为“大圣故里”,连云港尚未享受更多西游开发热潮带来的红利,2023年,连云港将回归故事本源,借助数字技术,让西游文化立体延展,打造大花果山景区渔湾游客中心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此外,还将发展东海水晶、赣榆文化电商等特色产业,为当地文化产业赋能。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