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集江河湖海于一体,水域占国土面积的17%,三级及以上航道2488公里、占全国的17%,连通85%的县(市、区),拥有2亿吨大港7个、占全国30%,港口吞吐量32.4亿吨、占全国20.7%。
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发挥江苏水运优势,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更好地服务保障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要充分发挥江苏江河湖海联动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推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紧紧围绕覆盖更广、标准更高、联动更畅、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水运体系建设,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高质量转变。
虽然江苏水运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但目前也存在二级及以上航道占比偏低、网络化程度不高、通达范围不足、港口能力富余度不多、公铁水结合不够、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短板。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意见》,到2025年,江苏基本形成“联网畅通、达海通江、优质高效、保障有力”的“两纵五横”高等级航道网,二级(准二级)及以上航道里程接近1100公里,形成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十字形”主轴;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700公里,通达全省87%的县(市、区)。打造功能更加完善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8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2100万标箱。形成公铁水联运特色鲜明的水运服务体系,集装箱近远洋航线基本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港口全覆盖。水运智慧绿色安全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水运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到2035年,江苏建成以长江干线、京杭运河为主轴的二级航道网,二级及以上航道高效覆盖省内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际枢纽海港。全面建成“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水运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水路承担着江苏90%以上的能源和外贸物资运输。把公铁空、江海河运输有机结合起来,完善海运直达、江海联运、内陆地区中转联运等运输体系,推动中长距离公路货运向铁路和水路转移,才能更好地将水运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沿江沿海10个港口18个重点港区实现铁路专用线规划全覆盖、10条通达。到2025年,建成运河宿迁港等内河港区铁路专用线,内河重要港口、新建或改扩建集装箱年吞吐量5万标箱以及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及粮食储备库等,原则上要接入支线航道、铁路专用线。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通道布局,重点打造沿新亚欧大陆桥、沿江、沿海铁水(海铁)联运通道,沿江、沿运河海江河联运通道,向东形成衔接国际近远洋航线的海向多式联运网络,向西形成直达中西部主要城市、长江中上游港口、衔接中欧班列的陆向多式联运网络。到2025年,培育形成40条以上稳定运行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精品线路。
《意见》提出,打造协同一体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推动沿海港口更好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巩固拓展以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为支撑的亚欧陆海联运出海口,打造以苏州港、南通港为支撑的上海组合港北翼,支持建设盐城港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重点建设10万—40万吨级深水航道和专业化码头,建成连云港港40万吨级、网仓洪10万吨级等深水航道,提升煤炭、原油、铁矿石、粮食等战略物资一程接卸能力。到2025年,沿海港口新增10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综合通过能力达到5.1亿吨。
可以预见的未来,江苏将形成经济开放的水运物流网。在集装箱远洋航线直达运输水平方面,将强化与东亚、南亚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近洋航线建设,打造“沪太通”“沪盐通”等外贸支线通道品牌。到2025年,新增加密近洋航线15条,基本实现集装箱近远洋航线覆盖60%的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其中近洋航线通达70%以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内贸干线覆盖全国沿江沿海主要集装箱港口,长江支线覆盖长江主要集装箱港口。
记者 王 拓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