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中国式现代化的“太仓样本” | “节点”:下海出洋开放观

苏州日报 2023-03-25 12:05

□苏报记者 高岩 孟海龙 顾志敏 周哲

作为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为太仓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而随着多条铁路规划陆续出台,太仓有了更明确的坐标定位沪宁发展轴线上江苏进入上海的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城市。

节点、枢纽、溢出一系列城市空间发展的全新概念呼之欲出。

从万米高空俯瞰,中国的海岸线仿佛一张拉满的弓弦,万里长江如同一支蓄势待发的利箭,立足江尾海头的原点,箭头处的太仓港满弓劲发。翻开最新版的上海、太仓两市地图,抛开崇明岛不算,沪太市域形状几乎一致,800多平方公里的太仓,宛若一个等比例缩小版的上海,紧挨着嘉定、宝山两区。

下海、出洋、开放多方位经济地理重构的重大机遇隐然在现。

放大视野,太仓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显而易见。撤县建市30年,沿江临沪的地理位置给予了太仓融江追海的豪迈情怀,也赋予了太仓通达天下的现实条件,六国码头的开放基因在新时代赓续焕新,为太仓刻画出崭新的发展坐标。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太仓做深做好接轨上海、以港强市、对德合作三篇文章,推动高水平开放交流,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循环,更全面深入地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合作格局。

节点、支点、后劲

从四五米宽的煤油路、石子路到双向6车道的水泥路、柏油路,约38.5公里的沪太路见证了太仓接轨上海的每一步。

作为城区距离上海最近的县级市,沪太两地一直以来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文化相近、经济相融。

1993年浦东开发开放启动,同一年,太仓撤县建市。浦东开放的东风第一时间给太仓人带来开放交流的信息。换了新身份的太仓亟须寻找新的支点抓住沿海开放的机遇,在更大更高的维度里寻觅发展的契机。上海自然是最优解。

2003年,太仓明确提出接轨上海发展战略,2006年,接轨上海被列为太仓十一五发展五大战略之一。2016年,太仓十三五发展规划又进一步提升接轨上海战略的重要性。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太仓抓住浦东开发开放、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上海五大中心建设等发展的东风,把自己作为节点嵌入上海发展的路径中,把上海作为支点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格局。

以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拓展发展空间为支点,太仓港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通过与上海港在航线、物流、口岸、经营等方面深度合作,扬帆世界。

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为支点,太仓围绕上海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努力提供相应产业链配套,高标准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园,加强与上海张江、临港生命蓝湾等产业协作。

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支点,太仓积极承接上海创新资源,建立大院名校创新联盟,邀请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上海院所加入。先后与复旦大学等10所上海高校院所达成各类校地合作协议,共建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太仓服务驿站等载体平台。

成为节点,太仓定位明确,不满足于只做产业配套,而是通过优势互补、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实现协同发展。从配套到协同,太仓在一体化发展中找到了最契合的城市定位。

有了支点,太仓撬动了沪上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的流动。近3年,太仓引进沪上项目700多个,同济大学太仓高新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相继落户,目前太仓各级领军人才企业中,由上海转移至太仓落地或产业化的占比超过40%。

2019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嘉昆太区域合作等内容写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2年,太仓被列入上海大都市圈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城市和长江口战略协同区。

加速推进苏州市域一体化则是太仓发展最深厚的后劲,太仓融入更大发展格局的底气更足、平台更高、视野更开阔。太仓成了江苏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最前沿阵地、苏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急先锋。

赶海、出洋、向深蓝

一开始,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只能赶在潮落时,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是为赶海。但正是从赶海,到下海和出洋,人们走向深蓝的开放观步步深入。

太仓郑和纪念馆内,《郑和航海图》、郑和船队模型、墙绘、图片集一一陈列,从不同视角还原郑和28年远航之旅。展厅内还展示着郑和从国外带回的五光十色的珊瑚宝石、芳香馥郁的香料等。

置身其间,历史的微风仿佛自耳侧拂过,恍惚回到600年前的太仓,郑和船队七次以这里为起点,走向世界循环大潮。

600年后,起点成了更特殊的节点。

地处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拥有38.8公里长江岸线、-12.5米深水航道,太仓港天然的禀赋优势,叠加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等多重机遇,一如郑和下西洋重构了明朝周边版图,太仓港的兴起,给太仓在世界格局里重新划定坐标系,点亮新的定位。

港口开发建设31年,太仓港雄风再起。截至目前已建成投运各类码头泊位95个,形成远洋中转、近洋直达、沿海内贸、长江集并、内河喂给5张航线网络,是长江航线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覆盖最广的港口。

通过这些航线网络,每天有2万左右标箱从太仓港进出,年进出货物2.43亿吨。目前,太仓港已成为长江集装箱第一大港、长江外贸第一大港、全国进口木材第一大港、长江进口铁矿石第一大港,跻身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25位、全国第8位。

以港口为原点,太仓重画产业发展的坐标,重构城市建设的格局。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国家一类口岸资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4张国家级名片加持下,太仓深蓝产业规模持续做大,港口优势资源与城市产业发展形成同频共振的链式反应,黄金水道源源不断产生黄金效益。

在港城即全域、城市即港城的理念下,太仓构建以主城为市域发展主中心、港城为市域发展副中心的双心驱动、多极带动空间格局,增强港和城双向互动,完善港区商务与生活配套,重塑前港、中园、后城的现代化滨江空间。

当前,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赋予了太仓全新更强的城市竞争力,太仓这座大港城正昂首阔步,做好接轨上海、融入主城、联动周边的文章,积极融入苏州市域一体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从历史原点再出发,在新时代的坐标系里嵌入独属太仓的印记节点,600多年前的开放号角继续催动着太仓向远方航行。

德企之乡、民间互动、开放扇面

克恩-里伯斯永远相信太仓!

自从1993年成为首家落户太仓的德企以来,克恩-里伯斯一直是太仓最坚定的伙伴之一。从最初落户太仓时的6名员工和500万元营业额,到如今的千余名员工和12亿元营业额,克恩-里伯斯在太仓的发展历程是诸多太仓德企故事的范本。

截至2022年底,超470家德企累计投资太仓超过50亿美元,年产值超过600亿元,以太仓0.24%的土地创造了8%的GDP和17%的规上工业产值。

撤县建市30年,太仓发展的每个阶段始终有德企的身影。太仓的对德合作经验,已经成为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宏大叙事中的经典样本。

从经贸科技到产业创新、职业教育、文体交流、城市合作等多个领域的拓展深化,太仓在对德合作领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扇面,形成全方位对德合作的独特模式。

这个扇面中,融合是点,产业是轴,文化、生态、教育等都是覆盖面。

一个融合节点带动太仓与德企双向交流、共同成长,从共塑创新迈向共赢未来。

作为太仓对德合作的主阵地,太仓高新区构建了德企与民企融合发展的格局,95%以上的规上德企进行了本土化研发及创新成果的本地化应用,累计600多家本土企业、科研院所与德资企业开展了产业配套、创新协同、人才共育、资本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一条轴线依靠强大的辐射影响力,集聚起强大的创新资源。

从郑和杯中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到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联盟等交流平台,再到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中德精密机械部件设计制造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合作载体,太仓已经形成完善的对德开放创新科技合作体系。

一个不断扩大的扇面,让太仓与德国的亲密度不断提升,也让双方合作的影响力越加广泛深远。

源自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经过太仓的在地化创新,培养出各类技能人才1万多名;娄东文化和德国风情的互通有无,丰富了两地人民精神世界的维度,不断提升太仓对德合作的黏合度;走进太仓的德国啤酒节、走进德国的太仓日,为中德人民的友好互信提供了绝佳窗口

30年的对德合作历程,太仓成为中德合作独特的节点,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源自民间、自下而上、市场主导、创新为核、产教融合、反哺民企的合作模式,擦亮了德企之乡的品牌,在开放发展的大潮中,携手德国朋友,实现加速腾飞。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