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栖遇美好 携手未来”栖霞区2023年土地资源推介会举办,该区未来10余年的发展蓝图引人关注。栖霞区第一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在进行批前公示。在“十四五”打造“最强增长极”、建设“最美新栖霞”目标愿景基础上,这份放眼2035年的新蓝图,描绘了建设“创新创业增长极、明秀江山典范区”的发展定位,提出打造双向链接的开放贸易枢纽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示范区、南京都市圈现代产业强区、江山融合特色彰显宜居城区的发展目标。
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党工委书记戴华杰以“一江、一山、一岛、一城、一矶”推介了栖霞的“生态美景”。栖霞江畔如今规模最大的滨江樱花观赏带,3.5公里的滨江岸线遍植樱花;有“第一金陵明秀山”美誉的栖霞山位列四大赏枫胜地;长江第三大岛八卦洲是南京都市圈中一块难得的“世外桃源”;国内首批规划建设的仙林大学城,绿化覆盖率超过60%;万里长江第一矶燕子矶,实现了产业转型、城市复兴,一座江畔宜居新城正在崛起。经过多年的努力,栖霞已经完成了从 “化工基地”到“智造高地”、从“城郊接合部”到“东部中心”的历史性转变,栖霞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近1/4,千亿级的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集群稳步壮大。
在新一轮发展中,新旧交杂、亦城亦郊的栖霞如何实现全域焕新?规划描绘了“西优、东拓、中强、边美”的总体空间格局。西优聚焦迈皋桥燕子矶、新尧、新港、仙鹤和马群片区,以存量更新为主,着重补短板,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东拓聚焦龙潭新增的增量发展,高标准打造高端制造、商品贸易为主的海港枢纽新城,共同打造宁镇扬一体化产业集聚区。中强结合仙林湖周边地区、龙王山以南片区和栖霞山文旅科创复合中心,打造栖霞最强中轴,引领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边美是指整合青山绿水资源,打造滨江风貌丘陵地区,结合八卦洲、桦墅、龙潭东以及周边宝华地区、园博园片区,构建媒体特色的城市生态和农业景观区。
区域跨界协作发展是这份“栖霞攻略”的一大亮点。该区提出,要有序推进跨界地区协同发展,实现融入老城,联动江北,对接江宁,跨界协作。具体而言,新港片区和龙袍新城将共建海港经济区,通过强化过江通道建设,构建便利的轨道交通体系,实现大江两岸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仙林副中心和麒麟科创城将建设紫金山创新核,紫金山与青龙山将突出生态共保和共同开发。依托仙林大学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新载体,与镇江共建G312创新走廊。
栖霞区最新的常住人口已突破100万,成为全市人口净流入最多的主城区。根据规划,到2035年,栖霞区常住人口规模142万,实际管理人口将达180万。人口的持续涌入,为这一片区发展带来全新活力。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栖霞分局局长黄宏亮介绍,2020至2022年,全区成交经营性用地共56幅、近3360亩。2022年至今年2月末,栖霞区新开盘商品住宅项目的综合去化率为65%,高于全市均值,位于南京全市前列水平。
这次现场推介了拟出让的20幅地,总面积1202.04亩。其中,7幅位于主城北片,为栖霞区首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的“西优”板块的核心,主要由燕子矶新城、新尧新城、迈皋桥片区、兴智中心片区组成;10幅位于栖霞山—仙林湖—龙王山片区,是“中强”板块,将打造栖霞最强中轴,引领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教育配套、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优越;3幅位于城东马群板块,轨道交通、商业配套等资源完善。
强劲的基础设施投资,让城市建设“血脉偾张”。下一步,该区将优化调整区内城市轨道线路走向及站点布局,构建“四横四纵”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实现主城、河西、江北等区内区外全方位的快速连通。其中现状延伸3条,分别为1号线(在建北延)、2号线(规划东延)、4号线(规划北延);在建2条,分别为6号线和7号线;规划3条,分别为8号线、12号线和14号线。日前召开的栖霞区2023年城建城管工作会议发布了今年的城建计划,共排定了5大类132个城建项目,年度投资约230.5亿元。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