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江苏资讯

旅游打卡地就业新选择 城市市集:把创意和梦想“摊”开来

新华日报 2023-04-04 09:46

□ 记者 许愿 田墨池

新鲜的应季果蔬、彩绘国风蛋糕卷、捞汁小海鲜、樱花奶茶、古琴、绒花、金银细工……3月29日至3月31日,南京金融城花漾市集人头攒动,有的摊位前队伍甚至超过十几米长。

近日,各种有趣好玩的城市市集,在江苏全面开花,城市市集正成为一种新时尚。今年3月,有30多个大大小小的市集散落在南京的各个角落。在“地摊经济”和“夜经济”概念影响下,城市各类市集变得火热,改变着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创意类摊位成为主流

趴在地上的大黄狗、抱着国王的大兔子、两只对视的小猪……3月26日,南京的“还有生活节”城市市集上,喜物工作室的展位吸引了众多游客。“我大学本科学的是插图,当时老师就告诉我,有些东西不要做得太立体,也不要做得太平面,综合起来就成了我现在这些稍显笨拙的作品,你看,这个蛾子是不是很可爱,我刻了两个多月!”南京喜物工作室摊主宋媛说。

“有时候躺在床上灵感突然来了,就立刻爬起来刻一下,如果某天看自己的作品不顺眼了,就再砍几刀,不过也没想到我刻的东西大家还挺喜欢!”宋媛说,她从小就很喜欢木头,木头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材料,带着自然的气息,自己选择的木头也多是父亲去山上捡的。

在“织遇”摊位前,一排排色彩纹路各异的包包、鞋子引得众多游客驻足。

“我们主要是做针织产品的,针织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在穿着过程中有一种很轻便、舒适、自在的感受,在生产研发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边角料,我们会进行二次创作,如做成可爱的小兔子,这样就形成一个环保的零废弃系统。”“织遇”主理人傅玉梅正在给游客们介绍几款针织产品。

“那岚寻茶·茶研社”创办人程一新将自己来市集摆摊定义为对茶文化的推广和传承,他认为,茶本身的属性就是增强新陈代谢、放松、排毒、消炎平火、解腻,喝茶健康和开心是第一位的,同时通过喝茶可以训练自己的审美。

“我的工作其实很大一部分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喝到好茶、喝到对的茶,而茶壶对我来说已经像我的孩子一样,也是我的玩具,作为成年人,我愿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的玩具。”程一新抚摸着自己的茶壶对记者说,每天都会有不少人来自己摊前询问交流,无一例外的是,他都会邀请游客坐下来,喝上一壶茶,和他们分享采茶、选茶壶等故事。

城市市集的消费者除了市集所在地的市民,还有不少前来打卡的游客。

陈朵特地从安徽来南京“还有生活节”市集打卡,“我从朋友圈看到这里有个创意市集,觉得不错就过来了,在这个市集上看到很多没有见过的新产品。”陈朵说,在市集上,她买到不少创意类的IP衍生产品,如手机壳、绘本等,“其实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现在这种市集更有吸引力。”

“会与咚咚”是徐州一家主打创意咖啡的店铺,试图将咖啡和鸡尾酒、果汁等相结合。4月1日,在苏州“盘门·也是艺术节”市集摆摊的该店销售人员毕建伟告诉记者,每次摆摊都会有很多外地的游客过来打卡,“很多人喝完,都建议我们去他们所在的城市开一家分店,而且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市集摆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老顾客,之前在南京摆摊碰到一个顾客,这次来苏州又遇到了她,她说就是奔着我们这个摊位来苏州旅游的。”

然而,想进市集摆摊可绝非交个摊位费这么简单,记者发现,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市集摆摊的大多都是有创意特色的品牌。“皮度手造”负责人彭小妹告诉记者,主办方会不定期抽查每个摊位的情况并打分,总分11分,只有分数在8分以上的摊位才有资格参与下一次市集,美陈、卫生、宣传、销售都是市集主办方考核的要素。

摆摊是出于热爱这份职业

什么样的人会选择成为市集摊主呢?记者采访发现,这些摊主们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故事。

夫一生活馆老板半条大学期间就对茶具产生浓厚兴趣,这次带上20多个复古茶叶柜来到苏州本色东西桥市集,他告诉记者,从2016年他就开始来市集卖茶具,卖的茶叶柜价格大多从6000元到3万元不等,已经是该市集的老摊主了。

“我特别喜欢这个市集,人流量大,这边摊主卖的东西品质都比较高,馆长也会自己去筛选东西,因为主题是复古市集嘛,一般符合这种品类的东西才能准入;另外,来这里的摊主自带的流量也挺大,很多客户都会通过他们来找我们直接订货,目前我的微信号已有近5000个客户,我还会定期清理,所以这里面基本上都是老客户或是真正有兴趣的客户。”半条说。

和半条一样一毕业就来市集当摊主的,还有不少人,他们说,大学期间的不断尝试,让他们找到职业最感兴趣的方向。有的摊主是“半路出家”,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摸索,最终找到他们认为最适合的一份职业选择。彭小妹和她的男朋友以及手碟艺术音乐人、杭州手碟制作风语者工坊创始人林牧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彭小妹原来在某地机关上班,后来辞职和男友一起出来摆摊,“之前就是天天待在办公室里,现在可以和各种人交流,还能交到朋友,这样的生活多好啊,既能挣钱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上也自由!”彭小妹说,目前她和男友已经开了两家店铺,一家在景区内,一家在商场里,店基本上都是别人代运营,她和男朋友就日常在各种市集上摆摊。

彭小妹的男朋友是一名跨行摆摊人,他原是一个专业的自行车改装技师,后来迷上古钱币和金属小物件,就给这些小玩意做做形变,设计组装成各种新造型卖给消费者。

惠风和畅的午后,一首悠扬的乐曲回响在苏州本色美术馆,而这音乐来自一种形同UFO的打击乐器——手碟。

手碟艺术音乐人、杭州手碟制作风语者工坊创始人林牧说,自己之前在保险公司待了14年,后来去了美容行业,还做过旧金属回收,开过一家药物研究公司。2018年从一部电影中看到手碟这个乐器,“我看到后就迷上了,把公司也转让了,就想一心一意扑在手碟上,现在我的学生已经遍布全国。”交谈期间,林牧的手依旧在手碟上来回敲打。

“我原来在一家德国公司担任高管,这家公司是全球做针织技术的龙头企业,我就是因为进了这家公司以后才爱上针织,觉得针织有无限可能性。”傅玉梅则更多地将自己来市集摆摊的初心定义为创新和文化推广,她说,过去大家基本上都是用针织来做围巾、手套、帽子、毛衣,很有局限性,很少有人做针织研究和创新,她就想着自己来做创意,把针织应用推广到其他产品线上。

目前傅玉梅针织团队的应用创新已经历8个年头,前5年都在做产品投前研究,要争取拿到国家发明专利,研发完恰巧又碰上疫情,推广到市场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过每次来市集,都会很受鼓舞,刚刚来的那位客人说已经关注我们5年了,现在还在持续地购买我们的产品。”傅玉梅说。

将市集发展为特色打卡地

采访中,不少人认为,城市市集能以“小成本”撬动“大效果”,在市集摆摊的单个摊位往往能创造较高的销售额。这个观点也在和不少摊主的交流中得到证实,暖蒔微盆景工作室的摊主梅梅姐称,在市集摆摊的营收是在店内的3至5倍,摆摊一天拓展近100个新客源。

业内人士分析,现在城市市集的多样化其实是过去后备厢集市的一种升级产物,“之前由于疫情因素,城市里的市集办得很少,我们大多在晚上开辆车出来,在车上放个置物架,卖卖小文创。”无锡青波市集的一家文创类摊主阿橘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市集增多,现在她更多地参与城市市集,这种市集更规范、也更细分,可以更精准锁定目标顾客。

“人都是有需求的,来摆摊的手工匠人希望自己的东西被别人认可,我们音乐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别人听见,一些文化传承人希望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在这过程中,我们还能赚点钱,这不是很好吗?”说起越来越多的摊主愿意来摆摊的原因,林牧表示。

对于来逛市集的游客,市集则是可以更好、更深度地了解一个地方本土文化、生活方式的场所,从宿迁来南京逛市集的游客程宇说,市集是一个很接地气、很有烟火气的存在,逛市集时经常能看到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体验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民俗活动。

但随着城市市集越来越多,也出现一些新问题。记者调查发现,有不少的市集其实只是“新瓶装旧酒”,仅仅停留在咖啡、文创、进口食品等租户的引入,市集缺乏创意,市集竞争力也随之不断减弱。所以,即使这些市集不收门票,消费者也不买账。

南京一家商场的招商负责人王经理也坦言,相比商场进驻商户,市集租户其实并不容易管理,在餐饮卫生、环境保护、用电需求、策划统一性等方面都面临考验,这也对商场运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特色市集不仅是了解当地文化的一种场所,是一个城市的新文化名片,也给很多人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市集来展现自己的作品,就业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建议,有关部门可以给市集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如景区内、商场内、街区内等,在规划约束下,把市集做得更好,市集更多的应是个性化产品的展示地,独创性是构建一个市集和另一个市集差异性的最核心因素,市集负责人需要给市集定一个核心主题,如文创主题、音乐主题、图书主题、手工品主题等,体现差异性,同时,也应该增加对一些原创摊主的扶持力度,帮助一些新兴独创品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