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加强司法保护,护航未成年人成长(法治聚焦)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3-04-14 10:52

  淡黄色的审判桌椅、浅蓝色的墙面、U形法台……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这些布置让法庭看起来更像“课堂”,寓意着包容、接纳、关怀的陈设,无形中保护着每一个走进法庭的孩子。

  在这里,判决不是案件的终点。一个孩子走进法庭,就会有一名法官守护他的成长。

  “相比结一个案子,我们更想帮一个孩子。”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负责人秦硕说,“我们每个案子都要考虑这个孩子如何教、怎么帮,再去找到一个对他来讲最好的裁判结果。”

  实行“首审责任制”,建立法官与涉诉未成年人“一对一”模式

  “右臂骨折,只能左手写字上考场。”眼看就要中考,孩子却被体育课上逆行的同学撞倒受伤,李先生着急又气愤。

  协商经济赔偿时,对方家长王女士认为学校也有责任。双方意见不一,李先生决心将官司打到底。

  “通过分析监控录像,我们发现男孩小李完全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向和指令在训练跑步,并没有过错。而女孩在长跑训练中违反了规则造成了对方受伤,应承担主要责任。”办案法官张莹说,女孩逆行跑了半圈,在这期间学校未及时发现并制止,也应承担一定责任。

  “孩子打着绷带上考场……”李先生越说越激动,除了主张经济赔偿外,还坚决要求对方赔礼道歉。

  除了界定法律责任,也应通过法理情劝说双方互谅互让。“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受伤的是您家孩子,您是啥想法?”张莹动员王女士敞开心扉,真诚向对方道歉。最终,双方化解了心结。

  “办理好每一起未成年人案件,不能只说‘法言法语’,要用不同当事人都能理解的方式交流,把话说开、心结打开,才能实质性化解纠纷,实现双方服判息诉。”张莹说。

  “感谢法官把孩子的事儿从头管到底!”小李拆除钢板后,还面临伤残赔偿问题。张莹再次负责案件审理,双方都很配合,案件顺利解决。

  近年来,海淀法院少年审判实行“首审责任制”,将首审案件中涉及的未成年人登记造册,日后如有涉及同一未成年人权益的其他案件,均由首审法官负责审理,建立法官与涉诉未成年人“一对一”模式,强化对涉诉未成年人的精准帮教。

  “案件审理中,法官详细调查了解涉案未成年人具体情况,主动发现危险点和风险点,及时干预、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减少诉讼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张莹说,让最了解情况的法官继续负责后续案件审理,有利于案件顺利化解,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

  跟踪帮教、适时帮助,让“迷途少年”重回正轨

  从事少年审判10多年,秦硕一直坚信,要把“在帮教中司法”这一工作理念传承下去,“做一个判决容易,可是真正挽救一名迷途少年并不简单”。

  在处理一起案件时,面对17岁的当事人小羽,秦硕有些疑惑。为什么要去抢劫?带着疑问,秦硕仔细查看案卷发现,原本成绩优异、一直担任班干部、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小羽,只因学习压力大,跟母亲赌气拌嘴,一时冲动就冲进学校抢了200元钱。

  庭审现场,家长、老师甚至被害人都在为小羽求情。“对小羽而言,帮教比刑罚更重要。”秦硕说,少年审判的意义,不是单纯的惩罚而是挽救成长。考虑到小羽的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法院依法从轻处罚,小羽被判缓刑。

  结案后,秦硕继续与小羽保持联系,经过9年多跟踪帮教,小羽的性格与思想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在取保候审期间,小羽返回学校参加高考,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学。缓刑考验期满后顺利出国留学,现已完成学业回国工作。”如今,小羽与父母的关系已经得到修复。

  “孩子有孩子的特点,推一把,他可能走得更远;大家拉一把,他可能就迷途知返。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秦硕说,除极端个例外,绝大多数孩子的违法犯罪行为只是一念之差,适时帮助,才能让他们回到正途。

  审判是少年法庭的最后一道程序,而每个孩子的人生并不止于一纸判决书。每次有孩子刑满释放或缓刑考验期满时,秦硕都会告诉他们:“从今天起,这件事翻篇了,你们要回归正轨、正常生活、健康长大。如有需要,我们一直在。”

  尽量从源头上防范问题,促进犯罪预防机制不断完善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对于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家庭教育问题,少年法庭会通过家庭教育令责令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职责。”秦硕介绍,对于社会管理漏洞,少年法庭会以司法建议等形式,向学校等有关单位通报,充分发挥能动司法,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机制不断完善,尽量从源头上防范问题。

  在一起校园欺凌案件中,学校对于侵害者作出停止住宿资格的处罚。但家长提出,孩子住在郊区,上学不方便,且处在青春期,单独租房住更不放心。

  于是,办案法官与家长积极沟通,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以及家庭教育上的缺失,发出家庭教育令,并通过社工给予指导。“家长变了,孩子也就跟着变。”法官与学校积极沟通,经过3个月观察,学校重新接纳了孩子。

  海淀法院少年法庭每名法官还有一个共同身份——周边学校的法治副校长,覆盖辖区20余所中小学。脱下法袍,走进教室,将司法向教育延伸。

  “要尊重他人,善意对待同学。”“如果遇到了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处理?”……这样既有理念教育,又讲具体应对方式的法治授课,已经成为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工作的一部分。“要经常走进校园,了解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和想法,找到普法切入点,提高孩子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护能力。”秦硕介绍,把典型案例讲给孩子、家长、学校,通过合理的警示预防,提升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家长监护能力,能从源头上减少伤害未成年人事件的发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4日 10 版)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