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白雪 刘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按普通人的正常步速,1公里大约需要步行15分钟。在居住地附近、以1公里为半径的圈子里,是否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众生活品质的高低。当下,江苏各地正以15分钟为刻度,大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完整社区等,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供给。
【一线探源】
15分钟便民生活圈:人间烟火在身边
4月8日,周六,天气晴,27岁的南京女孩史洁睡醒后,悠闲地走出文体西村小区。她先到网红奶茶店取了提前在手机下单的饮料,然后到砂锅店点了牛肉砂锅。餐后,她走进旁边的南湖公园赏花,逛完公园又去“南湖咖啡厅”喝咖啡。
南湖片区是南京最早的集中式居住片区,曾经街巷繁华,后来设施逐渐老旧。2021年9月,建邺区启动“南湖记忆”更新项目,对南湖东路沿线进行“微改造”,不仅修葺街巷,还复刻上世纪80年代场景,吸引不少网红店入驻。
今年1月,“南湖记忆”二期开街,沿街店铺店招和立面的年代感十足。更让周边居民满意的是,二期项目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概念,多业态集聚形成社区商圈。史洁说:“这里的房子都是‘老破小’,很多朋友看不上,但我却看中这里生活便利、交通便利、烟火气息浓厚。住在这里,幸福指数很高。”
史洁所在的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不仅生活便利,还有着温暖的邻里氛围。社区打造的“文体益家工作站”,每天有面向社区困难群体的无偿便民服务,周一缝补、周二理发、周三维修、周四修鞋、周五法律咨询。社区党委书记蔡瑛瑛说,工作站里有14个志愿者小分队,每个小分队都由居民自发组成。银发互助队结对关怀32名独居、空巢老人,义务辅导队的南京大学研究生帮助辖区困境儿童,家政服务队为居民免费维修小家电,老党员们带领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参与垃圾分类、河道巡查等志愿服务,巧手织娘给高龄老人送去暖心关怀……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切实感到幸福、安全、满足。
打造完整社区:“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
3月21日上午,苏州昆山中华园西村广场,从甘肃远道而来的龚女士提着大包小包在等朋友。“我准备在昆山找工作,朋友说这里好租房,生活很方便。”她说。
中华园西村所处的中华园街区形成于2000年,是支持昆山综合保税区建成的集中安置片区,街区常住人口33662人,外来人口占比达81.8%,是很多“昆漂”落脚的“第一站”。
聚焦街区特殊的人口结构与发展诉求,昆山推动该片区综合更新,以中华园北村、中华园西村、中华园东村3个老旧小区改造为切入点,统筹中华园街区社区中心改扩建工程、街区周边景观提升工程等多项工作,营造更优的人居环境、生活品质。
记者一走进中华园西村,便看到一处有“缝缝补补”标牌的便民服务点,店内不时传出修补敲打声。“可以配钥匙、修自行车、修箱包轮子、修鞋子、修伞,很多居民过来。”沈师傅说。
“更新中,我们强调以人的需求为核心。”昆山市住建局副局长潘志勇说,街区内部挖潜增效,通过改造扩建将社区用房从3300平方米增至1.5万平方米,可满足文体活动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养老服务设施和其他设施空间需求,并提供修鞋、缝纫等便民服务。街区外部同步开展环境整治、公园建设、停车整治、菜场更新改造,并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公共厕所,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分公司总规划师倪冶,是参与更新的“社区规划师”。他告诉记者,做规划时他们多方调研,根据人群需求精准施策。眼下,片区各类更新已基本完成,新建文教体卫配套设施逐步投用,社区用房活化使用正在推进,后续将打造日间照料中心、红白喜事活动场所等,推动社区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打造完整社区。
15分钟医保服务圈:足不出村办医保
3月21日,南京溧水区晶桥镇邰村村民老周拿着一叠材料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帮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周楠办理转医保手续。“村里有了办事窗口,不用跑15公里到镇上去了。”老周满意地说。
老周要帮儿子办的“转医保”,是将周楠原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转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邰村的医保专员梅燕萍告诉他,只要证件齐全就能办。去年下半年,晶桥镇将部分医保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镇、村两级办理,实现了医保政务服务“就近办”。
邰村有3000多名村民,是距离晶桥镇最远的一个村。村里老人和妇女、儿童多,他们使用智能手机不熟练,对现场办理医保事务的需求很大。去年,晶桥镇大力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将医保服务事项入驻基层便民服务机构办理,打造网格化服务网点。该镇建成12个村(社区)医保服务站,为村民就近办理医保事务提供便利。
晶桥镇社保中心主任陈万云说,对于习惯在手机端办理政务的年轻人,该镇把医保服务送到他们的“掌心、指尖”。每个村都有村民微信群,社保专员会在群里宣传如何操作“我的南京”“江苏政务服务网”“智慧溧水”等线上平台,实现“不见面”办理医保事务。
【奋进实践】
15分钟的“圈”,标示时间尺度,更体现城市治理的温度、美好生活的刻度。
省住建厅设计处处长何伶俊说,我省要求各地围绕环境提升和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通过设置物流快递、垃圾分类、充电桩、体育健身、停车等设施,提升居住社区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支持老旧小区“15分钟生活圈”内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整理腾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教育、医疗卫生、托育、养老等设施,打造完整社区,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建设完整社区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何伶俊说,我省选取一批基础条件扎实、发展前景良好的社区,开展完整社区试点建设。目前,南京、常州、南通、盐城、扬州已制定市级完整社区建设工作方案,全省50多个社区已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何伶俊介绍,完整社区建设是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省住建厅将引导各地加强全过程技术服务,鼓励公众参与,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指导各地加强社区智慧化管理,促进社区自治能力和水平提升;把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范畴,理顺管理养护机制,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她告诉记者,各地正在开展探索,如南通市今年将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议事平台,丰富群众参与、评价、反馈方式,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扬州市将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鼓励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社区管理相关平台相衔接。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