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长江边报道组记者 顾志敏 周哲
长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长江具备深厚的精神内涵,长江体现华夏文明的时代价值。去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整个公园建设涉及上海、江苏、青海等13个省区市。今年一开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太仓段)建设正酣。太仓正在以突出入海口、出海处区位优势,深度挖掘长江文化内涵,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全力展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最美窗口。
大江拥抱大海的那一刻,总能碰撞出新的文明火花。大川归海,一条巨大的纽带将三吴大地与异国他乡连接到一起。古往今来,一个个精彩的远航故事就此起笔,写下千年开放的传奇。
从张家港黄泗浦出发,鉴真第六次东渡,将大唐文化精髓带到日本,搭起亚洲文化交流的纽带;从太仓刘家港起锚,郑和七下西洋,航线遍及30余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华夏文明,发展大明与亚非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友好关系,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苏州曾是长江文化走向世界的见证者,更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引领者。今天,苏州把长江文化转化为内在精神动力,沿着历史的航线打造今天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在诸多领域与各国开展交流合作,续写对外开放的精彩华章。
从海丝之路到思海识海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正在深思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乃至海权思想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思海是为了识海。从这个角度看,重新讲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意义非凡。太仓和张家港正抢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围绕两座遗址的保护利用,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为新时代提供启迪和借鉴。
遥想当年,郑和下西洋选择太仓作为起锚地绝非偶然。
元明时期,太仓刘家港沿江而立,且江水深、水面开阔,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港口。
透过2016年发现的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可以一睹太仓当时的繁荣景象。该遗址发掘面积约13000平方米,出土以龙泉青瓷为主的遗物150余吨。这些龙泉青瓷器型有40余类,除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以外,还涉及宋元时期南北各地诸多窑口。经过考证,樊村泾元代遗址出土的瓷器具有较为明显的外销属性,大多可与韩国新安、辽宁绥中三道岗等沉船出水瓷器相印证,是太仓参与海丝之路的实物证据。
同样的见证还有更早发现的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黄泗浦遗址出土了上万件文物,包括罕见的唐代大型建筑、唐宋时期的佛教雕像,以及产于唐代的长沙窑、越窑、宜兴窑,产于宋代的耀州窑、繁昌窑、景德镇窑等全国各地窑口烧制品的汇合一件件珍贵文物证明黄泗浦遗址曾经是一处重要的贸易集散地。
以张家港、太仓为代表的长江苏州段是长江文明璀璨的明珠,它们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节点城市,具有强大的开放基因,共同见证了历史辉煌过往以及中西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密切交流。
经过2020至2022年对遗址发掘资料和出土遗物的系统整理,目前,樊村泾遗址已统计出完整及可复原器物10万余件、典型标本3万余件。当前,太仓正加快推进樊村泾遗址保护展示和遗址公园建设,谋划樊村泾遗址片区保护利用,将樊村泾遗址打造成文旅融合新标杆。
千帆过尽,黄泗浦从千年往事中转身。一个占地面积达17.7平方千米、总投资50多亿元的黄泗浦文化生态园拔地而起,成为集遗址保护、生态休闲、商业居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两座遗址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下重焕容光,文物与遗迹间的深厚文化积淀正逐渐被发掘,为今天人们思海识海提供历史坐标。
从激活到引航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如何让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活起来,让鉴真东渡和郑和下西洋的精神内涵继续引航新时代之舟?
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往返年月和抵达地区的《通番事迹碑》、按一半比例复原的郑和宝船、郑和船队到过的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建筑走进位于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郑和公园,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史料物件、各色航海主题的文化景观让人目不暇接。这是我国唯一以郑和元素为主题、以航海文化为核心的情景式、体验式的综合性滨江公园。
以郑和公园为核心,太仓打造位于七浦塘入江口的长江文化对外交流公园,以七浦塘为轴辐射周边区域,包括七浦塘生态修复工程、七浦塘生态公园、七丫口公园等项目,总面积约4500亩。公园坚持郑和文化、长江文化的保护开发实践,致力打造融合生态保护、文化弘扬、休闲旅游等复合型功能的港城生态文化廊道。目前,作为郑和文化融合创新工程重要内容之一的郑和公园提档改造工程已经启动。该工程计划投资3.35亿元,通过3年时间,打造以郑和公园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的主题文化休闲地。
在鉴真第六次成功东渡起航地,张家港建设东渡苑景区和鉴真和尚东渡纪念馆,布局东渡寺、文化走廊、古黄泗浦照壁、水景茶室等景观,纪念馆内两侧长廊有鉴真行迹图及书法、雕刻。千年古渡口,六渡成功地,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基地和旅游胜地。近年来,张家港还举办重走鉴真路开启中日友好新篇章纪念活动、鉴真东渡日本成功启航日纪念活动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建设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推出东渡文化行公益服务项目,让东渡文化动起来、活起来,赋予东渡精神新的时代意义。
吴问西东就是无问西东
吴问西东如同鉴真东渡和郑和下西洋内涵其实就是长江文化中的开拓进取、开放包容。今天,苏州在对外经贸人文合作实践中,更是兼容并蓄,无问西东。
去年4月15日,太仓港新加密的一条东南亚集装箱航线开启首航,该航线的目的港是越南海防港和胡志明港。随着该航线的启航,太仓港东南亚集装箱航线增加至4条,覆盖海防、胡志明、林查班、曼谷等主要港口。600多年前的郑和航线重启,那场象征着和平友好的交流得到了赓续。
截至目前,张家港累计落地日资项目80个、实际利用日资6.38亿美元,加特可、恩斯克、揖斐电、那智不二越等一大批日本知名企业在港城深耕发展。1200多年前的东渡之花,在当代经贸交流中结出硕果。
不仅在太仓、张家港,也不仅是日本、东南亚,深层次的开放合作早已成为苏州和世界各地合作伙伴的精神共识。苏州,开放全域,合作全球。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首个旗舰型项目,苏州工业园区集聚了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总部、全球灯塔工厂,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先进材料等产业拔地而起。去年,园区对新加坡进出口总值超145亿元,其中出口73.9亿元,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自1993年第一家日商独资企业日本电波入驻以来,苏州高新区累计引进日资企业703家,成为省内重要的日资集聚地。据统计,苏州的日资企业超3000家。去年,苏州与日本的贸易额达到326亿美元。
作为德企之乡,太仓汇聚德企超470家,累计投资达60亿美元,当地制造业德企数量占全国的10%,50多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在此扎根。越来越多的德国人生活、工作在太仓,将这里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长江边的苏州,连续11年获评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作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持续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吴问西东,无问西东。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