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郑 焱
粉芭蕾、粉红霓裳、云想容、胭脂雨、卷珠帘、忆红莲、烟雨江南、红珠宝、时光秀……一个个充满诗意的海棠名称,来自于扬州市江都区的国家海棠种质基因库,这里的600亩花海近日迎来最佳观赏期。
“我省常见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湖北海棠,花期共计10天左右。而在这里,所有海棠花期加起来有近一个月。”基因库负责人、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往祥介绍。
记者发现,每株海棠都有自己独立的名字或编号。“已经审定或者性状比较稳定的海棠,都有自己的名字,需要进一步培育的,只有编号。”张往祥说,从克隆、播苗到杂交、扩繁,一个海棠新树种的选育往往需8—10年。
据了解,国家海棠种质基因库由南京林业大学建设,是江苏最大的海棠育种基地,目前共保存各类海棠种质500余份。2016年,这里被国家林草局列入第二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现已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棠种质资源库。
“基因库现已命名海棠新品种200余个。”张往祥穿梭林间,仿佛唤熟人一般,熟稔地喊出每一株海棠的名字。为让命名更显诗意,基因库专家们常会向中国古诗词“取经”。“海棠命名既要能体现品种特征,也要有诗情画意,还要为应用场景选择提供参考。”张往祥说。
国家海棠种质基因库的各个功能区,承担着不同的使命:种质资源收集区收集保存来自国内外的各类海棠种质,为育种创新提供遗传资源;杂交育种棚区利用蜜蜂实现新品种培育;优株观测区都是“仅此一株”的新品种选育候选者;而在子代测定区,培育出的新品种要进行行列化种植。经杂交育种、开花结果、克隆繁殖,最终培育出的新品种海棠,将拥有自己的新名字,成为海棠“家族谱”里的新成员。
如今,多季节观赏、多场景应用成为社会消费新需求。经过多年科研,我省培育的“夏荷”等新品种,花季后的彩叶观赏效果甚佳,秋冬季的果实观赏期甚至长达数月,成为庭园新宠。“基因库专家依托序列化选育,专注于多用途高值化产品技术研发,不仅在育种端钻研,还在产业端发力。”张往祥介绍,基因库海棠科研团队已在安徽、山东、四川等地推广建设海棠专类园、海棠公园和观光苗圃,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