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产业优势明显,江苏强势“抢飞”低空经济

苏州新闻网 2024-07-31 15:12

近期公布的《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2024)》综合榜单TOP30中,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南通等江苏6市上榜。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5市更是相继出台政策,举全市之力聚焦发展低空经济。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江苏现有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以及通用机场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三。多位专家指出,在低空经济赛道上,江苏产业优势突出,但短板也很明显。要想顺利“起飞”,就一定要提前布局,做好基础建设,打好产业组合拳。

植保无人机 苏州市发改委供图

多地发力低空经济,预计3年后产业规模超2000亿

今年2月,苏州印发《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率先从政策层面锚定低空经济,提出3年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的计划。明确到2026年,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500家,产业规模达600亿元。

水上综合服务无人机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4月15日,《无锡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明确用3年时间让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成为无锡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紧随其后,南京也于5月15日发布《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4—2026)》《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把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作为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

5月21日,《扬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提出3年聚集100亿产业规模的奋斗目标。

7月15日,常州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推介会上,《常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提出将低空经济纳入“1028”产业体系,引育一批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力争3年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15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50家,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常州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推介会现场 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此外,扬州、镇江、南通、徐州等江苏多个城市也从政府会议、产业活动等多个维度表达对低空经济的聚焦。

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而纵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5市3年发展目标,到2026年,这五座城市的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总量就有望突破1800亿元。

算上镇江、南通、徐州等其他城市的贡献,江苏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也就是说,3年后,江苏将至少吃下全国低空经济万亿产业的五分之一份额。

规划建设70个通用机场,覆盖省内所有县域

在江苏各地聚焦低空经济的政策文件中,不仅规划有宏观的发展目标,还细化了实施方案。无锡甚至开全国之先河,在当地的交通运输局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处”,主抓低空经济发展职责。此外,对于涉及低空经济领域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且具体的规划。

华东地区首届直升机飞行员技能竞赛现场 苏州交投集团供图

公开报道显示,早在10年前,国内曾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私人飞机热潮。当时,受限于通用机场的数量,从哪飞、怎么飞?让私飞市场陷入尴尬。

通用机场的数量和密度是影响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增建通用机场、完善低空经济配套基础设施也是行动方案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比如,南京提出建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3个以上试飞测试场和操控员培训点、1到2个通用机场、开通120条以上低空航线。

一直被调侃“梅友机场”的苏州,也规划3年内建成1至2个通用机场和2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

今年6月28日,扬州市高邮高新区通用机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按照工程计划进度,明年这个机场即可投入运营。

当月,镇江大路水上机场建成投用,这是全国首个全流程审批的水上机场,也是长江流域首个水上机场、华东地区首个水陆两用大型通用机场。该机场将起降双水獭DHC—6和塞斯纳208B等水上主力机型。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在册(含已取证和备案)通用机场共452个,其中江苏31个,列全国第三。

根据《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5年)》,到2035年,江苏将建成35个通用机场。远期,这里的通用机场数量将达到70个,基本覆盖省内所有县域。

以生产作业和消费服务为主导功能的通用机场,可满足空中巡查、医疗救护、公商务飞行、空中游览等多种需求。

江苏密集布点通用机场,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低空经济起飞焦虑。

6市上榜“链接力”30强,江苏“抢飞”优势明显

近期公布的《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2024)》综合榜单TOP30中,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南通等江苏6市上榜。其中,南京、苏州均排入前十。而在相关产业的聚集地上,江苏也位列前茅。

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综合指数江苏6市上榜

企查查数据显示,江苏现有低空经济相关企业3617家,居全国第三。其中,截至今年7月中旬,已新增286家,新增数量较去年同期近乎翻番。

“今年全国两会过后,报考人数明显增加。”作为一家专注于提供低空飞行服务的企业,江苏三益航空公司负责人周洪福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低空经济“热”起来后,报考无人机操作证的人数以月均20%的涨幅递增。

可以说,在江苏,抢“飞”低空经济已经成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共识。

“苏锡常产业基础比较好,要达成规划目标并非难事。”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周晶晶认为,和其他省份相比,江苏聚焦低空经济,产业优势突出,但缺点也很明显。

比如,南京有51所普通高校、95名两院院士,在宁科研院所61家。其中,南航、南理工、东大以及中国电科14所、28所和融通第60所等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都从事航空航天技术研究,科创资源相当丰富。

此外,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享誉全国的苏州,在低空经济赛道同样优势明显。这里聚集了300多家航空航天产业链上企业,涵盖碳纤维、锂电池、航空发动机、飞控系统、智能装备、无人机整机等领域。全球最大的无人运输机、全球首款全域自主感知植保无人机、全国最大的空地一体城市全域巡检信息共享系统等多项全国乃至全球开创性成果均出自苏州。

无锡与低空经济直接关联的重点企业超30家,具备航空级材料、发动机叶片、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能力。

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电池是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关键部件。动力电池产业链有32个主要环节,常州聚集了其中的31个,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这也将成为发力低空经济的重要条件。

如周晶晶所言,江苏聚焦低空经济,产业优势突出,但缺点也很明显。与拥有大疆、极飞等众多低空产业领域龙头企业的深圳相比,短板就是缺乏链主企业。

不过,善于筑巢引凤的江苏似乎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加强产业聚集、强链补链也是各地行动方案中的重点内容。

比如,曾在新能源领域培育出理想汽车、中创新航等知名企业的常州,聚焦低空经济之前就和知名无人货机制造商白鲸航线达成合作,并于5月份官宣,“国内载重最大、航程最远、整机安全性最高以及货运效率成本最优的大型货运无人机”W5000将在常州生产。

打好组合拳,随时等待破空起飞

6月1日,江苏首条eVTOL低空航线在无锡开通。

7月4日,长三角地区首条跨省长航距低空物流航线开通,江苏镇江、浙江建德两地特色农产品通过这条航线实现了交换。

7月6日,南京最长跨江低空航线成功首飞。

低空+物流、低空+医疗、低空+旅游……伴随着城市产业政策对低空经济的聚焦,南京、苏州、无锡等各地相继探索应用场景。仅南京一地就已累计开通超过100条航线,其中低空航运物流航线达29条。

水上综合服务无人机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徐天舒指出,虽然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大量涌现,但是总体而言,低空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需要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特别是真正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应用场景。

此外,徐天舒认为,低空经济要想飞得稳健,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可开放的空域,以及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管理措施。到目前为止,内地低空空域可供开放的范围仍然有限,这成为限制低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去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进一步简化低空飞行活动审批手续。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曾公开表示,国家政策层面虽然把低空空域打开了,但各地要落实下来还需要过程,今后可能会形成“谁用低空谁来负责管理”的局面。

在等待政策落地时,江苏各地已将建设管理平台写进三年行动方案。今年6月,无锡低空飞行监管服务平台“建运维”(即:建设、运营、维护)合作联盟成立,该市率先启动平台建设。

此外,作为全国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之一。早在2022年11月,南京就成立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代表南京试验区行使低空空域管理职能。而有关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既定的国土范围内是有行政区划的,但低空空间的经济开发和利用应该打破行政区划。”徐天舒指出,江苏要想在低空经济赛道上“抢飞”,就一定要加强区域间的协作,根据各地发展低空经济的资源和能力禀赋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在低空经济的产业链上找到适合自身的定位,再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优先发展低空经济设备制造,而旅游业、服务业发达的地区可以考虑在产业链下游做文章,多培育一些低空经济的新应用场景。

这一点也得到了周晶晶的认同,在他看来,低空经济才刚刚起步,江苏要想在这一赛道抢先,就必须要提前做好基础铺垫,打好产业组合拳,为将来赢取话语权,随时等待破空起飞。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宋体佳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