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南京用数字技术点亮优秀传统文化之魅

苏州新闻网 2024-08-12 15:21

“没想到能通过如此独特的方式进入曹雪芹笔下的世界!”8月9日晚,00后观众田原走出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仍然沉浸在深深的震撼之中,特别是在“宝钗”为她披上披风的一刹那,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与温度。

近日,在南京这座世界文学之都,一场别出心裁的文化盛宴——《大梦·红楼》沉浸式展陈空间,吸引着众多年轻市民和游客参与。“仅仅开放两周就已经有观众五刷了,市场展现出的热情远超我们预期!”南京文都云数字科技公司总经理陈虹感慨道,“这便是经典作品独有的魅力。”

《大梦·红楼》是全国首个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全场域行进式近景沉浸体验项目。它以曹雪芹的视角,引领观众以第一人称开启60分钟的太虚幻境之旅。项目采用多线并行、穿插叙事的方式,在200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置了三大沉浸展区、4条不同的观众动线以及20个原著经典情节的还原。观众先领取披风,依据对应的“木石前盟”(黛玉)、“金玉良缘”(宝钗)等主题选择探索路径。体验过程中没有固定座位号,观众可以跟随喜爱的角色自由行走并近距离互动。“仿佛看着这些角色在自己眼前真实地活了一遍。”有观众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感受。

陈虹告诉记者,一年多前,南京市文投集团和南京市博物总馆携手探寻数字技术、博物馆空间叙事与地方文化标志性IP相结合的可能性。经过多方调研,最终选定红楼梦这个“宝藏IP”。“在2019年南京申报世界文学之都的最后环节,需提交一份300字以内的介绍,其中唯一提及的文学作品就是《红楼梦》,而江宁织造府又是曹雪芹的诞生地。我们期望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沉浸式的玩法以及艺术化的表现形式,让《红楼梦》以全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陈虹表示。自7月20日试运营以来,《大梦·红楼》吸引了众多参与者,一些原本对《红楼梦》不太了解的年轻人体验后也决定回去重读原著。目前,该项目在各大平台上均获得较高评分,在多个榜单中名列前茅。

作为南京市文投文化数字化板块的先锋部队,文都云数字科技公司近年来相继打造了南京文化资源大数据平台一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平台南京段等项目。在陈虹看来,《大梦·红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升级版的数字化文化产品,“数字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讲述文化故事、创造文旅体验,而不仅仅是炫技。《大梦·红楼》就是要让体验走在技术前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中提到两个‘融合’,即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我们坚信未来会有更多类似《大梦·红楼》这样的项目涌现,让优秀传统文化以更生动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陈虹说。

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既离不开创意,更离不开人才。

入选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的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今年5月18日荣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不久前,“永不消失的遗产——沉浸式文化遗产创客大赛”在南京举行,来自13个国家34个城市的全球创意青年,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为载体,进行72小时极限马拉松创作,提交了一批用数字化活化博物馆的新思路、新方案。

“文博行业想要更好地拥抱新技术,就必须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大赛发起人胡磊表示,本次大赛集结了一批中外90后、00后选手,他们拥有美学、设计、历史文化遗产、技术编程、声音艺术等不同的专业背景,可以通过跨界合作来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痛点”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新机制,利用新技术,探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教育,让博物馆焕发新活力。”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王文溪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