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绳子能演绎出怎样的传奇故事?
大到深海潜艇、巨轮船舶,中到生产线上的电线缆绳,小到医疗导管、微观支架,都离不开各种编织的绳子。这些高性能特种绳索是如何编织出来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
从小作坊走出的单项冠军
夏树苍翠,乡畦苗青。穿过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龙固镇一片片的稻田,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农房怀抱中。这家看似不起眼的企业,却有着自己的拿手“绝活”,是个不折不扣的“冠军”企业。
“1986年做铸造时我们只是一个家庭作坊,1993年开始转型做编织机械配件,当时国内生产编织机的只有三家定点机构,恒辉抓住机遇,走上了第一拨发展的快车道。”恒辉编织机械总经理韩金辉说。
从晾衣绳、弹力绳、鞋服、箱包等绳带辅料,到安全绳、攀岩绳、消防绳等民用绳缆,再到后来的通信线缆、USB数据线、绝缘线缆、高压水管、卫浴软管等,随着国家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不断提升,恒辉编织机编织的产品种类也日益繁多,用途千变万化,但都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从制造电视闭路线编织机起家,扩展到今天的1000多种产品,恒辉编织的研发制造能力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用户需求。但在民生领域风生水起的恒辉编织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有着更高的追求。
“这台预成型体复合材料多环编织机属于三维立体自动编织装备,可以编织生产钓鱼竿、网球拍、螺旋桨等碳纤维复合材料类的轻量化产品,这是我们再一次迭代升级的产品。”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厂长林范亮介绍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飞扬’火炬就是用这个技术编织出来的。”
2013年以前,国内并没有这一技术,发现这一空白的恒辉编织联合东华大学共同启动了技术研发项目,历时4年终于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三维立体自动编织装备的空白。以这一技术为代表,我国碳纤维编织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18年恒辉编织“高性能特种编织物编织技术与装备”和“特种编织技术与装备”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
2024年,恒辉编织以其高速编织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了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
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如今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的编织机械生产的高性能特种绳索,可用于飞船返回舱回收救援、深潜器安全防护与通信等领域。
也许没有人能想到,这样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如今竟有着一手可以“上天入海”的“编绳”绝活。恒辉生产的编织器不仅“编”出了精彩的世界,也走出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根绳系住的大国重器
2024年6月10日,随着最后一根锚链锁紧固定,亚洲首艘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在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安家落户。
“海葵一号”总重达3.7万吨,相当于3万辆小汽车,所在海域水深300多米,为确保“海葵一号”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安稳扎根,项目在海底安装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12套深水吸力锚,并通过系泊锚腿进行连接,像“拴马桩”一样将它牢牢固定在海面上。
“海葵一号”能做到稳如磐石的关键在于吸力锚中的缆绳。而这根缆绳,就是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编织设备编织而成。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缆绳,它是由几十万根高强聚酯涤纶纤维组成,单根长1300米,重量80吨,直径274毫米,超高强度破断力能达到2306吨。”林范亮说,“台风多、海浪大、风向多变、内波流频发,这些情况对缆绳的拉力和使用年限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海洋用绳索,尤其是石油平台系泊绳索方面,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设备已经成功编织出直径430毫米,长度2000米无接头,额定载荷2800吨的重型绳索,做到了世界第一,而重量仅仅是同等直径钢丝绳索的1/10。
这根绳,一头稳住了大国重器,一头引出了38年来恒辉从铸造到“智”造的蝶变。
在深耕编织机械行业的基础上,恒辉编织不再满足于在机械领域取得的成绩,开始延伸产业链条,利用做编织机行业累积的经验,用自己生产的设备直接生产产品。
在六期厂房内,恒辉机械与江苏中网缆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高分子无结网项目已实现量产。“无结网质地轻、韧性强,在水中拖动的阻力比有结网小,渔船在拉网、拖网时可降低能耗。”韩金辉说,企业正在研发3股、4股无结网产品,将应用于海洋工程、远洋渔业等领域,成功投产后将打破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0.035毫米的技术与情怀
在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台2.4米高的医疗器械编织机上,144个纺锤飞速运转,远远看上去好像在编织空气。然而靠近设备可以看到直径仅有0.035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1/4长度的144根镍钛丝,在纺锤上按照设定的程序摆动缠绕,最终编织成医疗导管器、封堵器等精密医疗产品,用于心脑血管等病症的治疗。
“以往,我国精密医疗产品生产设备大多依赖进口,我们的设备面世后,大大降低了血管支架等产品的成本。”韩金辉的话体现了一家民营企业的情怀和担当,“我们的目标是让核心产品逐步走向国产化!”
2016年,韩金辉带领恒辉研发团队入局医疗行业,相继研发出医用一次性抽吸导管、造影导管、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等介入类编织设备,尽管这些编织设备在当时和其他主打产品相比“不挣钱、不划算”,研发费用高。
医疗器械编织设备的研发过程,最难的问题是所编织的材料直径只有0.01毫米,需要极高的精密度和技术要求。“我们选用了具备高精度的控制系统,解决了断丝问题,又配备了放大测量系统,可以实时观察检测编织过程的精度,最终成功研制医疗器械编织设备。”林范亮说,人造血管越细越贵,15厘米长的8毫米内径的人造血管价值4000元,4毫米内径的将达万元,近年来随着聚氨酯材料的应用,恒辉医疗编织设备编制的人造血管内径可做到2毫米至6毫米,厚度仅0.5毫米,大大降低了人造血管的价格。
在恒辉人看来,“让产品逐步走向国产化”能够减轻社会层面负担,惠及更多人群。在商业版图之外,恒辉深知,各项技术日趋完善的今天,商业价值一定构建于社会价值中,恒辉的风骨,在于勇担社会责任。
专注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凡。从民生到重器,从重器到民生,再到破局,38年来恒辉深耕“编织”,用一根根“绳子”的故事,写出了从制造到“智”造的传奇。
记者:胡劲松 于珑 李薇薇 白雪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