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解读 | 外向型经济的苏州如何借扬子江城市群突围?

名城新闻网 2017-08-17 18:3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江苏版图中,磅礴不息的长江横亘古今,孕育了生命,也带动了沿江八市的繁华。

去年10月,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提出构想,将一群城市变成一个城市群,沿江八市从此被赋予新的内涵,“把长江沿江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板块,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促进沿江地区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成为未来江苏几个城市协同发展最主要的增长极。”

而苏州濒临长江出海口,通江达海,经济文化发达,是全省乃至全国的一颗瞩目明星。那么在扬子江城市群中,苏州具体的定位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发挥引擎作用?作为曾经的外贸明星城市,在新常态下,苏州该如何通过融合来实现突围?

创新当头,与南京一并成为扬子江城市群的“双引擎”

从长三角城市群的规划内容来看,江苏沿江八市的能级地位不同:南京为特大城市,苏州为Ⅰ型大城市,无锡、南通、常州、扬州、泰州为Ⅱ型大城市,镇江为中等城市。

“由苏州领头的苏锡常都市圈和以南京为中心的宁镇扬都市圈的当前发展格局,决定了苏州和南京在扬子江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南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银银认为,在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加强苏州、南京的双引擎作用,首先要把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一片2英寸直径的白色半透明的小圆片,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高达5000美元,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氮化镓晶片一片难求;廉价的材料经过纳米技术处理后,摇身一变成金贵的“纳米微球”,一上市就倒逼着日本一家企业将几十万元/公斤的价格降到原先的1/10......

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长再到发展成特色产业,苏州的“纳米路”走了十年。然而这只是苏州不断创新、寻求突破的缩影。

作为苏州首家上市的村级企业,长江润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高精度导轨生产线。电梯导轨车间里,150米长的高精度导轨生产线上,经过改造,只需要5名操作工,而此前则要15名操作工。在主业电梯导轨越做越强的同时,长江润发又打出转型“重拳”——全资收购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等3家优质药企,进军大健康产业。

有了“创新”支撑,苏州的“产业属性”已被悄然改写,经济中的“新”气质正在凸显。以往,纺织、钢铁、机械及各色代工企业,一直是苏州经济支柱。2016年,传统产业占比降到50.2%,新兴产业上升到49.8%。

“今年新兴产业占比将超过50%,这是苏州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苏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李忠说,以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成为引领苏州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力。

“在全省创新格局中,苏州怎样发挥引领性作用?在推进自主创新中,苏州怎么追求原创性成果?在全面提升创新水平的基础上,苏州怎样打造标志性平台?在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上,苏州怎样体现开放性和包容性?”

去年11月,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省党代会参加苏州代表团审议时向苏州提出“创新四问”。无疑,关于创新课题,关于创新带动沿江八市的融合,苏州一直在路上。

接轨到融入,借交通发展外向型经济“朋友圈

“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在苏州人看来,这棵“大树”是上海,这株“碧螺春”就是苏州。

借势上海,错位发展。这是苏州在30多年改革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城市战略定位,也是苏州在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版图上强势崛起的重要秘诀。

在上海这棵“大树”底下,苏州这株“碧螺春”实现了几度关键性的拔节生长。而沪宁城铁将苏沪间84公里的直线距离缩短到20分钟内,“苏昆城际轨道快线”S1线的规划,也让“苏沪”在同城化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在苏州板块中,距离上海市中心最近的是太仓,这个江南小城没有辜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2003年的“接轨上海”到2016年的“融入上海”,从承接上海溢出效应到谋求沪太同城效应,“沪太通”模式应运而生。

如今,在太仓和上海之间往来着一批“跨省上班族”,一批上海的技术、管理、科研人才每日去太仓上班。这得益于太仓市对上海交通网络的建设,从太仓主城区到上海浦东机场的时间为1小时,到上海人民广场的时间为45分钟,到虹桥机场为30分钟。

在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南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银银看来,苏州不仅是苏中-苏南的一个中心区,还是长三角重要铁路枢纽,苏州已全面从苏锡常中脱颖而出,成为联系沪、浙北、苏锡常-宁、苏中的跨省十字通道中心。

“在这样的定势下,苏州既能全面吸收上海多维的辐射,又能保持自己的区位独立性,发挥自身的二级辐射作用,带动无锡摆脱困境,带动常州发展,同时辐射给扬州和泰州。”

“要形成更好的辐射效应,交通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当前,陆海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紧密。但是苏州港口区域铁路尚未通达,常熟、张家港、太仓三地与苏州一直没有铁路相连。王银银认为,沪通铁路高铁开通为苏州港口区域发展带来机遇,但港口城市与省内主要城市甚至于市中心的铁路网络尚未规划,仍一定程度制约了陆海联运的发展。

苏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刘伯高则认为,苏州港的功能也有待提升,苏州沿江港口濒临长江出海口,通江达海,联系着国际和国内长江流域两个巨大市场。因此,将苏州沿江地区打造成国际化重要枢纽和开放口岸,是苏州在扬子江城市群中首要且独特的定位。刘伯高说,根据张家港、常熟和太仓三个港区的特色和功能予以不同发展定位。

张家港港区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重要物资接卸、转运的重要枢纽之一,是苏州经济发展和临港工业开发的重要支撑。常熟港要着重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为长江沿线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物资交流服务。太仓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三港合一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作为典型的外贸明星城市,苏州如何借扬子江城市群突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向型经济已成为苏州的优势和特色。不过,随着全球市场走软、国内经济也步入换挡期,一边是外需萎缩导致订单量下降,另一边是不断要求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城市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作为外贸明星城市的苏州,也走到了调整升级的关口。

“与其他的外贸明星城市相比,苏州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完全像杭州、深圳等城市去发展信息经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不太现实,也没有这样的条件。”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南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银银解释说,苏州的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具有优势,转型首先应该立足于以前的发展基础,重视产品的转型,把产品的技术研发做上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其次,产品的市场要调整,不仅要关注新兴市场,也要好好开拓内需市场。

众所周知,苏州在扬子江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但是在带动其他沿江城市发展的同时,如何从其他城市的合作中汲取能量?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受当前产业格局影响,苏州沿江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市域其他地区较低。”苏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刘伯高认为,以产城融合模式,提升旅游度假、商务、居住等发展空间,借鉴香港、新加坡经验以港口为依托,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港口型城市,构建沿江现代化新城,既可实现苏州沿江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也可成为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先行区和样本区。

在王银银看来,苏州要想借助扬子江城市群进行突围,首先要合理定位各城市的特色支柱产业带,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的城市群功能架构模式,剥离传统的只关注GDP的增长模式,平衡优势布局,实现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另外,要拓展跨区域空间产业联系,促进城市群的平衡发展,形成稳定的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绵延后劲。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