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阳澄湖“好水”养好蟹兼顾生态和渔业 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引力播 2019-11-12 21:37

阳澄湖,因盛产清水大闸蟹而闻名于世,眼下天气趋冷,正是“黄金蟹季”,记者今天(11月12日)来到阳澄湖边,了解今年的大闸蟹的养殖情况。

引力播

为了确保作为苏州第二水源地的阳澄湖水质稳定达标,近年来,苏州采用高科技、高标准的方法,利用生物净化构筑优质水环境,不断推进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用“好水”养出高品质大闸蟹,为蟹农们带来了看得见的利益。同时,苏州通过持续不断进行阳澄湖生态综合治理,从2013年始连续两轮、持续六年不断推进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让阳澄湖地区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好水”养好蟹兼顾生态与经济

走进位于阳澄湖齐镇的相城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个个长方形的标准化养殖池塘整齐划一,岸边不少大个头的螃蟹正在“散步”。张卫业是这片180亩标准化养殖池塘的养殖技术指导员,每天他都要在池塘边查看螃蟹的长势,随手拿起岸边的螃蟹,个个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张卫业告诉记者,今年养殖的大闸蟹不仅个头大、品质好,这都得益于拥有“好水”的标准化池塘。

引力播

“池塘里的水都引自阳澄湖,池塘内还种植伊乐藻等水生植物,营造与阳澄湖自然水域非常接近的优质生态环境。”张卫业告诉记者,整个养殖过程都不使用药物,待养殖季结束后,池塘内的尾水都将引入20亩尾水区池塘,“这里面种了黄菖蒲、美人蕉、花叶芦苇等多种水草,还投放了螺蛳、花白鲢等滤水性生物,消减氮、磷等有机物的排放,水质进行生物净化后,再重新回到标准化养殖池塘中,形成了良好生态内循环。

好水养好蟹实现了富民增收,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则牢牢守住了阳澄湖的生态底线。

引力播

自2016年起,相城区就开始对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在相城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完成3000亩的标准化改造试点;2017年起,相城区着力在三年内标准化改造养殖池塘1.06万亩。

据介绍,今年年底,相城区三年标准化改造万余亩养殖池塘计划将全部完工,并超额完成8.2%。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意见》,不仅对池塘大小、朝向、进排水管道有较高的要求,同时预留8%-20%的尾水净化区,构建养殖水体循环系统,努力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引力播

改造后,池塘养殖水首先排入排水沟,即一级净化区,实现大颗粒有机物的物理沉淀;随后排放至尾水净化区,即二级净化区,通过生物处理技术进行集中净化处理;最后排入附近的内河,并由提升泵站送至引水沟渠供池塘补水或换水,实现水体循环利用。

通过近三年池塘改造项目实施,目前,相城区阳澄湖周边地区50亩以上连片池塘已基本完成了标准化改造,还有未改造的池塘将逐步退出水产养殖,并根据地块性质复耕种植水稻、蔬菜或者绿化。

“2017年以来,全市新增的已建在建标准化改造池塘面积10万亩,全面推进养殖用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进一提升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实现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苏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处副处长何丽君说。

绿色生态养殖促进水产业健康发展

在昆山市阳澄湖现代渔业产业园,规划齐整的高标准池塘,优良的水质引来白鸥成群起舞,这里按照生态循环、养殖尾水集中处理的原则,打造池塘养殖循环水示范工程,政府财政大力投入,引导农民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好水养出大蟹、好蟹。”结合高标准池塘改造,我市推进绿色生态养殖。

引力播

周文元是个有近30年养殖经验的老渔民,自从进入阳澄湖现代渔业产业园以来取得良好的收益,周文元说,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对养殖户来说,无需考虑基础投入,但对养殖过程的要求,十分严格。“我们投的饲料都是生物饲料,用生物试剂调制的,不能随便投的。”周文元说,产业园里建有水质在线监测和水质在线分析,监测设备直接建到塘边,哪一个池塘的水质发生变化,就会报警。“水质对养蟹很重要,水质不好,蟹就不长。”

引力播

2017年12月20日市政府出台了《苏州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意见》,明确属地政府是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的实施责任主体,全面负责本辖区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并负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明确建立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为主的建设保障机制。2017年以来,全市新增的已建、在建标准化养殖池塘面积10.2万亩。

苏州市级还制定了《苏州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指导性标准》,尤其在养殖尾水处理上,要求按占养殖区域面积8%以上至20%左右比例进行净化区配置。各市、区参照《指导性标准》,围绕落实养殖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积极委托中国水科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编制技术设计方案,并按照《方案》推进实施。

同时,制定《长效管理机制》,保障改造成效。市级下发《关于加强全市标准化养殖池塘长效管理的通知》,按照“建管结合、建管并重”原则,围绕完善生产经营机制、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投入机制、管护机制和养殖用水循环利用或尾水达标排放监管机制等层面,从构建长效机制层面,着力解决各地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和难管理等问题。

引力播

引力播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春芳长期研究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养殖技术、养殖强度,从2008以来对全市池塘养殖进行监测研究,她表示,苏州养殖池塘长期水质优于外缘水质,尤其是养蟹池塘,养鱼池塘部分也是如此。从苏州总体情况看,水产池塘养殖污染很少,近年来,苏州加大池塘生态化改造,硬件上加大配备增养设施,特别是局部增养设施,绝大部分的池塘不是换水而是补水,换水易造成污染外排,苏州这一点很领先。

两轮“三年优化”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近几年,苏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阳澄湖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苏州市太湖办)副主任蔡尚志告诉记者,1996年,苏州就出台阳澄湖水源水质的地方性保护法规《苏州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改善阳澄湖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从2013年-2018年开始连续两轮推进阳澄湖生态优化的行动,安排了300多项重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投入100亿元治理阳澄湖水环境。今年,市政府又进一步开展阳澄湖生态优化攻坚行动,出台攻坚行动计划,牢牢守住阳澄湖生态底线。

引力播

记者注意到,根据2018年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太湖(苏州辖区)、阳澄湖、独墅湖和金鸡湖水质总体达到Ⅳ类。蔡尚志说,根据水质监测报告,今年1-9月,阳澄湖全湖湖体平均水质符合Ⅳ类。国考断面阳澄湖心水质符合Ⅳ类,达到国家“水十条”考核要求。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第二水源地与围网养殖区不在一个区域,该水源地今年逐月水质均符合Ⅲ类,水质稳定达到国家饮用水源地考核标准。

为优化阳澄湖生态,苏州还全面推进苏州阳澄湖综合整治工程。据市水务局最新数据,阳澄湖生态修复工程一期土石方工程全部完成,水生植物种植完成60%;阳澄湖中西湖连通工程已全部建成投入运营,有效改善阳澄湖西湖的水质。(苏报融媒记者 陆晓华 袁雪 惠玉兰/文 濮建明/摄)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