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放学后不仅要完成学校作业,还要完成课外辅导班的作业”,“表现好才能是‘看会儿课外书’”……近日热播剧《小舍得》发生的种种场景,让众多家长找到共鸣。
剧中家长为求培训机构一个“金牌班”名额,不仅需要考试,还动用了全部社会关系。仅仅是上个培训班,用得着这样吗?记者进行了走访。
家长反映
进培训班还得选拔考试
“谁不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可是比你聪明的,还比你努力,我们哪敢放松?”在汶河路一家培训机构门口,市民刘女士感慨说,“我看了电视剧,感觉自己有时很像田雨岚,有些自责。”
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位家长,超过八成的小学生上兴趣班都在3个以上。“我家报了语数外,还有唱歌、篮球、主持人。”市民赵先生说,双职工平时精力有限,所以选择把孩子送到培训班。
记者探访发现,现在要上一些比较火的培训机构,除了有分班测试,有的甚至得提前两年排队。“市面上一家很火的英语培训机构,要考试通过才能进入,我夫人给女儿还特地报了个班,专门针对这个考试。”市民徐先生说,“提前两年预约好像可以直接上,中途插班的都要考试,就像电视剧里‘金牌班’,一模一样。”
“现在基本上都要测试,看孩子什么水平适合什么班,一般都是先打基础,上个一两年再进入快班。”市民姚先生说,无论是学科类培训班,还是艺术类培训班,很多都需要一个进阶的过程,去了就要上高级班的可能几乎为零。
种类繁多
家长无奈“跟风”报班
记者注意到,现在的校外培训种类繁多,很多在校内无法开设的课程,比如各种乐器的学习,小众运动如马术、击剑、高尔夫、皮划艇等,在培训市场上都能找到踪影。“一年级孩子跳绳不行,还专门报了个跳绳班,老师一对一。”市民张女士说。
2岁上早教,3岁学英语、6岁开始学拼音……调查中,记者发现,抢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就像电视剧里说的那样,原本大家都坐在电影院里,突然有个人站起来了,其他人也都跟着站起来了,没有人再敢坐下,否则就可能看不到电影。”谈及跟风报培训班,市民朱先生有些无奈。
【专家说】
校外培训无法替代家庭教育
“培训班报还是不报,对家长来说如同一根刺。”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副校长窦芳感慨说,电视剧夸张地放大了家长的焦虑,实际上从去年实行公民同招、免试入学后,“择校热”得到了明显缓解。
作为教育工作者,窦芳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不被过度焦虑的情绪所裹挟。“家长不要将孩子期望值定得太高,而是要‘调整’到合理区间,也不要盲目听信培训机构的宣传广告,而是陪伴孩子共同学习,没有任何一个教育机构能代替家长。”
面对电视剧反映出的家长焦虑,扬州中学特级教师王雄也感慨说,“其实道理家长们都懂,但大家都‘不敢’停。”作为资深老师,王雄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学霸,“我也和学生们聊过天,特别优秀的孩子基本上都不上培训班。”
“千万不要用培训班将孩子的空余时间填满,有些家长周末两天四个培训班,孩子放假也不能放松,长此以往,百害而无一利。”王雄说,孩子需要休息,有放空的时间才能更好发育,家长报班时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力、情绪等不要贪多,不要盲目跟风,切勿让孩子疲于应付。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