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我平时攒下来的快递盒,今天都带来了。”5月31日清晨,在昆山市柏庐城市管理办事处花都艺墅小区垃圾分类亭边,居民张老伯一边与垃圾分类督导员拉家常,一边将垃圾分类投放。这样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早已成为张老伯的日常习惯。
每个人的努力正凝结成全市人民的合力,每户人家的举动已经成为千家万户的践行。自去年6月1日《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以来,昆山在垃圾分类这件“小事”上,以“一领四动”为主线,坚持全民参与、全程发力,和全市域推进、全链条提升,创新推出垃圾分类“管家团”、“六点半‘垃’家常”宣传实践活动等,并运用智能识别技术,推进溯源查处,实现垃圾分类执法案由全覆盖,使垃圾分类“新时尚”变为居民“新日常”。
党建引领,“管家团”聚起绿色正能量
每天清晨,震川城市管理办事处宝岭社区垃圾分类“管家团”成员、党员龚毅都会早早来到垃圾分类投放点位,一边查看居民手中的垃圾是否分类正确,一边听取他们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建议。投放时段以外,龚毅还要查看小区是否存在随地乱扔垃圾现象、投放点周边环境卫生是否合格等。
垃圾分类面广量大,是一场关乎居民习惯养成的持久战,人人参与配合,才算真正成功。去年7月,昆山市城管局创新推出生活垃圾分类市镇两级“管家团”,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居住的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督导与宣传,深入运用“三听四看五查”工作法,将服务下沉到优化社区管理、推动全民参与、提高居民正确投放率及群众满意度等方面。
党员干部以自住小区为查纠阵地,将垃圾分类工作融入日常生活,成为部门、社区、物业、居民间的沟通桥梁。据统计,昆山全市共有垃圾分类“管家团”成员4085名,覆盖全部“三定一督”小区。他们坚守垃圾分类一线,以多元化志愿服务为切入点,发挥“熟人效应”,带动周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逐步实现“家家都做、人人都会”。
全民参与,“垃”家常催生市民“新日常”
拉上一会儿家常,送上一本昆山垃圾分类宣传口袋书,签下一份垃圾分类承诺书……近日,昆山开展“六点半‘垃’家常”宣传实践活动集中行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全面开启新一轮入户走访,以党建引领再掀垃圾分类新热潮。
“昆山小区数量多,流动人口多,许多刚刚来昆的人员可能不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和政策,这是我市目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的难点之一。”昆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工作专班宣传教育组副组长荣子成说。
3月底,昆山创新开展垃圾分类“六点半‘垃’家常”宣传实践活动,以社区、行政村为单位,组建一批由村(社区)干部、志愿者、垃圾分类“管家团”、执法队员为主体的“垃”家常小组,在农村、居民小区、公共机构、企业集宿区、沿街商户等区域通过拉家常的形式,解决群众垃圾分类中的困难事、烦心事。
“垃”家常宣传实践活动是昆山今年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活动开展的成效直接决定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昆山各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还联合“垃分”小课堂、百姓议事厅、吃讲茶等宣讲资源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面向物业工作人员、商户、督导员、志愿者、居民等开展垃圾分类宣讲,并将垃圾分类融入各类文体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有奖答题、移动学习培训等线上活动,让垃圾分类更加深入人心。
执法保障,实现垃圾分类执法案由全覆盖
5月25日,嘉定、昆山、太仓三地城管系统相关负责人齐聚昆山,举办嘉昆太生活垃圾分类执法保障交流学习沙龙,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现场交流和解疑答惑。
近一年来,昆山城管执法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能力、对法律心怀敬畏的态度奋战在垃圾分类执法一线,交出了满意答卷:共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劝阻4.7万起,督促整改3.5万起,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3.9万起,处罚金额近233万元。
“行政处罚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进的兜底手段。”昆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工作专班执法保障组副组长方志洪说,规范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需要执法案由全覆盖。
为此,昆山市城管局根据《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出台专项执法方案,制定执法保障督查评价细则,强化业务指导。为更好地将执法方案落到实处,市城管局实施“城社前哨”项目,构建社区、城管、物业联动查处机制,开展乱扔垃圾专项整治及垃圾分类“零点行动”,运用智能识别技术,推进溯源查处,实现垃圾分类执法案由全覆盖,让垃圾分类产生的“绿意”更浓。(苏报融媒记者 朱新国 占长孙 通讯员 管胡雯/文 昆山市城管局供图)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