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最美劳动者:吴永芳(环卫工作者)
所属单位:常熟市城管局城南环卫所
从业时间:22年
凌晨,城市还没有苏醒,常熟市城南片区的大街小巷已闪动着点点“荧光绿”。把城市“擦亮”“叫醒”,为这座城市打开“最美滤镜”,带队的正是城南环卫所道路清扫组组长吴永芳。
平均每天步行约8公里、半个月扫坏一把扫帚、3个月磨破一双布鞋,她用辛勤汗水确保“条条道路见本色”;练就“十八般武艺”,探索打造升级版环卫工作新模式,以创新思维推动管理转型……凭借对环卫事业的执着坚守与责任担当,吴永芳带领班组24名清扫工人,接过苏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岗”的光荣旗帜。
分内事情“分外”做
让条条道路见本色
凌晨的方塔街特别安静,耳畔响起的只有偶尔驶过的车辆声和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作响。吴永芳要赶在交通早高峰前,将道路仔细清扫。遇到刮风下雨,落叶粘在地上,扫把沾着泥水,越扫越重,更加吃力。不知不觉天亮了,大家出门感受到阵阵凉意时,吴永芳早已汗流浃背。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这样的生活她早已习惯。
从2017年常熟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开始,吴永芳就把“条条道路见本色”的高标准作为团队做好清扫保洁的准则,带领组员开展的常熟市中心城区市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卓有成效。
在超市饭店林立的方塔街商圈,餐饮企业往下水道倾倒泔水、剩油等造成路面油垢板结,很难清理。吴永芳带领团队从“最硬的骨头”啃起,先浇湿路面,再撒上火碱和洗衣粉,蹲在地上用钢丝球、小铲子、手指甲一点点打磨清污;盛夏时节,没有遮挡的路面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她的衣服一天湿透好几身,还得忍受油污散发出的刺鼻气味。看着大家忙不过来,她顶着高烧,从凌晨4点持续工作到晚上10点,喉咙沙哑到说不出话,仍执拗地要与大家共同作战。
她说:“作为城市环境的守护者,我做的每一件都是分内事。能为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尽一份心、出一把力、添一道彩,真的非常光荣。”
守好“钱袋子”绝不浪费公家钱
一年光兑换扫帚柄能节约上千元
吴永芳不仅是一线工人,也是一名管理者。她担任道路清扫组组长至今已经13年。完成一班七个小时的清扫工作很辛苦,班组“大管家”同样不好做,从调度人员、巡查路段、纠处问题、修理车辆、更换工具到疏导班组人员思想,都是她必须完成的任务。
除了管好人和事,还要管好“钱”。吴永芳说,车辆维修、工具更换这两项费用是班组最主要的开销。为了尽可能节省,他们目前日常作业开的电动三轮车还是十多年前启用的,小毛小病在所难免,吴永芳硬是把自己练成了半个“修车行家”。发生小故障,她自己先上手摸索解决,实在修不好再去维修店;遇到更换电瓶等支出较大的项目,她总要货比三家;作为环卫工人日常作业的必需品,扫帚的损耗极大,扫帚扫秃了光剩下扫帚柄,吴永芳不会扔掉,她们与扫帚厂有个协议:一根扫帚柄可以兑换三角钱。在她手中,一年下来光是兑换扫帚柄,就能为单位节约上千元。
同事曾打趣说:“吴组长‘抠’出了新境界!”而在吴永芳看来,公家单位的钱绝不能肆意浪费,积少成多,总能在日常工作中派上更多用场。
疫情防控勇毅“逆行”
亮出红色“环卫速度”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严守城市“洁净关”,一线环卫工的担子最重。
2020年春节假期,吴永芳放弃与家人团圆,带领班组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环卫战线上。他们的身影频繁闪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共厕所、垃圾箱房桶等暴露环境中,每天定时对辖区内各种公共设施进行全面防疫消杀,用精细化手段扫净卫生死角、机扫盲区。
当得知常熟尚湖集中医学观察点需要帮忙清理大量树枝和杂物垃圾,以吴永芳为首的“洁净卫士”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以“2个小时,50个人、6辆车、清理垃圾12吨、打扫区域1万平方米”的速度,展现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力量,为准时交付赢得了更多时间。
“铁脚板”跑出“新数据”
举力创新探索管理升级好经验
城市发展,环卫工作也要顺应新需求。这两年,吴永芳不断探索推动管理升级的新方式。
地处常熟市中心城区的引线街-东门大街,是一条富有文化底蕴的街道。街道两侧商铺林立,咖啡馆、时装彩妆、金器首饰、古玩动漫店等特色小店,与枝繁叶茂的法国梧桐交相辉映,美成了画。可路边随意丢弃的一个个垃圾包,却一下子拉低了街道的整体颜值。
为了杜绝这类现象,吴永芳走遍了自己的责任区,对街道进行重点摸排,梳理门店类型、垃圾点位、垃圾类别、垃圾产生时段等信息,形成了道路、店铺相关信息数据表,并和同事及相关部门聚焦问题,大胆探索创新,聚力打造了“城管+环卫”“保安+保洁”升级版垃圾上门收集模式,有效消除了垃圾上门收集和日常保洁的盲区。这一模式得到苏州市城管部门的关注和认可,引线街-东门大街也被作为常熟市垃圾分类上门收集试点街道,进一步开展工作。通过实践累积总结的经验,更在环卫系统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