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后如何补短板?
市人大代表建议提升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应急处置能力
从2月中旬疫情突发到现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当下,如何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是医卫届人大代表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市人大代表、苏州科技城医院副院长、致公党高新区基层委员会主委钮金英,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提升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议”。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
医疗机构亟待补齐短板
钮金英代表是一位从业30多年的医务工作者,一直关注着公共医疗卫生和健康领域。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她一直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突如而来的疫情,让我们意识到感染性疾病应急处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苏州科技城医院副院长,钮金英代表结合本职工作和抗疫实战经历提出,现有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应急处置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常态化管控措施需逐步完善。因此,她提出了“关于提升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议”。
那么,现有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应急处置能力有哪些不足?提升能力、完善措施的重点难点又在哪里?
钮金英代表认为,首先是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部分医院未能充分认识到感染性疾病科的重要性,对感染性疾病科的存在和定位不明确,仅局限于传染病的诊治,片面地认为感染性疾病科只在某种传染病流行爆发时才收治需要隔离的患者,未能建立常态化运营模式。其次,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作为感染性疾病发现的哨点,为早发现、早隔离赢得了时间,也有效降低了院内感染的风险。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的设置也十分重要。此外,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
建议多方面入手
系统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针对现有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应急处置能力存在的问题,该如何提升、完善?
钮金英代表建议,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重视程度。将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规模、建设情况、人员配备与等级医院建设挂钩,列入一票否决项目;将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隔离病房等的运作管理情况纳入医疗机构年度高质量考核指标和绩效考核指标。
针对完善感染性疾病科规划设置,钮金英代表建议,相关部门要着力解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房屋、用地、建设经费等问题,进一步以政府实事项目等方式,逐步推进各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设置。医疗机构要做好规划,将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纳入医院近期改扩建计划,着力推进实施。
钮金英代表还建议,通过培养激励,进一步培养和壮大感染性疾病应急处置队伍。相关部门要出台感染性疾病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性优待措施;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在培养优秀专职队伍的前提下,组建一支跨专业、复合型应急处置队伍,定期组织培训、开展应急演练。
多部门多举措
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钮金英代表提出的建议,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协办。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落实代表建议。
作为主办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为进一步强化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保证医疗安全,将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支持疫情预防救治项目建设,加快基础性建设和硬件投入;明确发热门诊建设标准,推进规范建设;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证医疗安全。
各协办单位也将根据各自部门职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把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作为重点内容写入市“十四五”基本公共服务规划,推动全面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将一如既往支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重大疫情救治机构、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等项目建设。市财政局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继续配合人社、卫健部门,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性疾病基本建设。同时,按照2020年修订的《苏州市级“科教强卫”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各项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从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拓展人才晋升发展空间、着力提升工资待遇水平三个方面落实代表建议。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