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江苏资讯

我国采取更加有力政策措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人民日报 2022-06-15 12:05

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6月13日至19日是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近年来,我国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我国正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今年“全国低碳日”主题为“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各地区各部门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正在为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一大片蓝色光伏板“吸光吐电”,蔚为壮观。

大唐湖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天合光能联手打造的这个农光互补项目,装机容量达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7000多万千瓦时,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光伏发电+生态农业”盘活了光照和土地资源,“上面发电、下面种植”的模式实现了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项目盈利的多赢。

为了让能源更环保、更低碳,在全国各地,很多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在广东揭阳,风机轮毂与机舱在百米高空精准对接,国家电投神泉海上风电项目快速推进。在毛乌素沙地边缘,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工地热火朝天,这一项目利用煤矿采空区、荒山荒坡等闲置土地进行建设,每年将为华东地区输送37亿千瓦时“绿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水电、风电、光伏等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1亿千瓦,相当于近50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增加到16.6%左右。

“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说。

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实施,开展全国碳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发生历史性变化,正在扎实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降低26.2%,相当于少用能源约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9.4亿吨。

产业低碳化为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利用沼气热电联产技术实现能源回收利用;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推广水源热泵项目,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的评选中,北京排水集团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和小红门再生水厂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城镇污水处理低碳优秀示范案例。北京排水集团已明确降碳目标,到“十四五”末将实现碳减排20%以上。

我国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产业升级之中,持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化和绿色低碳产业化,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和降碳减污双赢的新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去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居全球首位。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1033.4万辆,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65%的新高。

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水平和制造规模居世界前列,新型储能产业链日趋完善,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为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去年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指出,截至2020年底,中国多晶硅、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等产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份额均位居全球第一,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场;光伏产品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及地区,降低了全球清洁能源使用成本;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330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一。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成为自觉行动

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市民吴乐乐打开手机APP上的“绿色出行公交门户”,通过实时公交快速了解公交到站时间,用乘车码刷码乘车后累积碳积分,下车后再切换共享单车,完成了又一次绿色出行。“我从去年11月公交门户上线后一直使用这个功能,‘一站式’的公交服务节省了通勤时间,让绿色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吴乐乐说。

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等发布的《数字化工具助力公众绿色出行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深圳市民通过某地图绿色出行平台搭乘公交和地铁绿色出行,全年减少碳排放约50万吨。2019年至去年,深圳市民通过该绿色出行平台搭乘地铁,3年总共实现减排超过120万吨。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正在成为全社会共建美丽家园的自觉行动。以公交、地铁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日出行量超过2亿人次,骑行、步行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绿色、低碳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从“光盘行动”、反对餐饮浪费,到节水节纸、节电节能,再到拒绝过度包装,“绿色低碳节俭风”吹进千家万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10年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凸显。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我们生活的家园定将越来越美丽宜人。(记者 刘 毅 寇江泽 丁怡婷)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