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依然闭馆的吴文化博物馆,静静推出了新的展览,即使无人能抵达现场。
这个展览有何特别之处?闭馆办展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倔强和任性?
根据苏州市疫情防控要求,苏州文化场馆两度暂停开放,吴文化博物馆也不例外。
在各大博物馆将展览阵地转移到线上时,3月22日,吴文化博物馆携手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推出了潘声煦的个人主题展——《抟泥化真——潘声煦泥塑展》,线下线上同步开放。
此时闭馆开展,这意味着团队精心准备的展览,可能无法收获一位线下参观者。
闭馆期间,为何“硬”办展览?
对此,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说过这样一句话,“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拿出我们的精气神,把工作做下去、做好。”
这种精神某种程度上,和潘声煦先生是契合的。
作为苏州泥塑非遗传承人,潘老一生不懈地探求,通过复制使传统的捏相工艺再现,表达老苏州人记忆中的生活场景和江南传统元素。他的这种锲而不舍、认真钻研的精神令人敬佩。
吴文化博物事业发展主管李爽告诉记者,开年以来,团队就逐步在筹备潘声煦先生的个人泥塑展览。为潘老举办个展是非遗展系列的延续,也是博物馆一个未了的心愿。
李爽还提到一个现实问题,博物馆全年的展览计划已经排满,团队不想错失一个非遗系列的主题策划。“相信疫情很快会过去的,等疫情过去了,大家会更需要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
展厅关了,博物馆里的人却没有停
吴文化博物馆比往常多了一丝安静。
出自潘声煦先生之手的88件苏州泥塑小品矗立在一百多平的展厅里,神态各异,或立、或坐、或躺,或居家运动,或静坐沉思,仿佛看到了疫情下苏州的人间百态。
一个月的时间,从展览策划、展品甄选到展厅设计和布置,苏州首个大规模的泥塑主题展览终于如期举办。
而筹备该展览的工作人员,可能就是白天在你家楼下核酸检测点查验健康码的大白。白天志愿者,下午回到博物馆继续筹备。展厅关了,他们没有停,甚至要更快。
李爽告诉记者,在展厅的设计上,团队还特意融入了卡通和戏曲元素作为媒介展示。一方面,希望可以以此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让精致可爱的苏州泥人,带领大家找回儿时的乐趣,另一方面,希望能引发更多年轻人对于传统非遗文化的思考和关注。
细节之处,我们在苏州文博人身上看到了两个字:敬重。
面对巨大的线下成本,为何不走轻巧的“云”路?
在大多数展馆将展览通过数字技术的手段变成H5云展馆时,吴文化博物馆并没有放弃线下展厅的呈现,而是选择双管齐下。
就在昨天上午,吴文化博物馆特地请到了苏州大学非遗研究中心副主任、艺术学院副教授郑丽虹老师,苏州市“苏州泥塑”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冰老师以及“抟泥化真—潘声煦泥塑展”展览项目负责人孙瑶一起走进展厅,邀请观众一起线上观展,走进苏州泥塑的绚丽世界,走进历久弥新的非遗文化。
李爽解释,“我们希望在线上直播展览的时候,观众可以透过我们的镜头沉浸式感受到展厅的氛围,这种体验感和打开一个H5是全然不同的。而且我们也始终抱有一个希望,我们的场馆可以在展览结束之前恢复开放,迎来属于它的线下客。”
闭馆不闭展。无论是线下展馆的坚守还是线上阵地的开辟,这场无线下观众的展览里,我们看到了苏州文博人对艺术文化的敬畏和敬重,也看到了疫情新常态下,苏州文博人的速度和温度。
愿疫情散去,愿我们相遇在广阔云端,愿我们早日重逢在线下展馆。
更多展讯
展览名称:抟泥化真——潘声煦泥塑展
展览时间:2022年3月22日—2022年4月10日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第二特展厅
直播导览二维码:
Copyright (C) www.imationlatam.com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