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晓华
我省一年一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14日在滨海县召开。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一个小县城作出了积极的数字化尝试。
在滨海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大数据运营中心,工作人员接通了沿淮村种粮大户程太松的来电,“今天下午你需要4台插秧机?好,立刻帮你联系。”据介绍,滨海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由县供销合作社负责营运,依托农业大数据中心,联网全县3009个服务主体,通过手机App把农户与中心连接起来,提供政策信息、农业技术指导、农业机械调度等服务,入选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案例。
“过去每逢夏秋季节,村里收割机不够用,村民要到204国道上去拦,现在通过手机App就能直接联系农机手上门。”滨海县供销合作总社主任陈海君告诉记者,“这个App类似滴滴打车,研发了4年多,经历了好几个版本,现在的版本有一个‘一键呼叫’的功能,就是考虑到有些年纪大的农民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
在滨海县的无人农场,记者看到,插秧机装载着一盘盘嫩绿色的秧苗在水田里来回穿梭,所过之处,一株株秧苗被整齐地插进水田中。农场安装有传感器,各种数据会传至全县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该中心通过“上云计划”,接入127个专业合作社、625个家庭农场、69个涉农企业、16个粮食加工企业、18个粮食仓储烘干企业等,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成千亩数字农场、7200平方米垂直农场、7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全县农业综合效益提升20%以上。
不光滨海,我省不少县市都在尝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数字化。兴化市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万光明透露,该市数字化服务重点着力于网络销售,1—5月全市实现农村电商销售收入30亿元。仅调味品日均发货量就达97000单左右,其中调味品聚集地林湖乡,约有300多家电商销售企业,带动就业2.7万人;大闸蟹上市期间全市日均发货量3万—5万单,加工产品日均2万单,200多家电商企业带动就业2万人左右,全年大闸蟹快递费超亿元。
据了解,今年1—5月,我省供销合作系统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964万亩,同比增长20.1%。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陶长生介绍,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江苏农业社会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服务主体稳定在6.8万个、年托管服务面积达到6900多万亩次、营业收入超140亿元,不仅为粮食总产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还助力解决了8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2500多万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10万多平方公里的生态保障问题以及200多万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问题。
江苏苏合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建康认为,做数字化农业首先要把农业的整个生产环节搞清楚,把农民的所需所想搞清楚。在他看来,数字化服务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保姆式服务”,更高层次的应是积极主动的服务。他们需要对全省的土地情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了解每一块土地的肥力情况以及需要什么样的肥料,建议相应的种植品种。如盐城有几块地是盐碱地,就建议他们种大麦。
此次现场推进会提出,江苏要强化农业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满足几方面的需求:一是服务小农户的需求,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由于小农户经营在很长一段时间仍是重要的基本经营方式,因此,要发挥好村“两委”、村集体的组织优势,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化服务组织。二是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全产业链延伸的需求。现阶段,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集中在粮食等大宗农作物的耕种收环节,果蔬种植、冷链物流以及配套的金融保险等服务还相对滞后,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尚未充分拓展延伸。要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从种植业向养殖业推进,从服务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及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支撑作用。为此,江苏将鼓励服务主体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加快提升自身技术、装备和人才的层次,集成推广应用绿色优质新品种、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同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着力解决农业科技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现场推进会还关注到基层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存在的困难。句容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王勇说,“我们感觉抓手比较少,光靠供销社做这件事,力量相对薄弱。”扬州市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乔国银提出,“找一个科技网络公司研发一个App并不难,关键是可持续性运营,如何把农民、农村市场主体等联合起来依然是个难题。”万光明也坦言,农村电商龙头骨干企业经济实力、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上行功能不完善,对新兴电商技术接受能力较弱,有待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省农业农村厅将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云平台,逐步提高市场信息、农资供应、绿色生产、废弃物利用、农机作业及维修、农产品加工等云服务能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和效益。省供销合作系统将加快“数字供销”建设,重点围绕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等,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发展,实现信息共用共享、供需高效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