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诗涵
本科毕业后,前往陕西咸阳三原县支教一年,再回来读研——江苏师范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张莹莹的这个决定,让她的几个好朋友都感到很诧异。“你成绩这么好,考研对你来说并非难事,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曲折’的路?”“为啥不尽快找个工作,减轻点家庭负担”……面对好闺蜜的不解,张莹莹笑了笑:“我知道大家都是为我好,但我内心很坚定,就是想利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贡献自己最大的能量,回报社会。”
时间退回到2018年高考结束,正当刚刚走出农村的张莹莹对大学生活无限憧憬之际,父亲却被查出身患癌症。母亲务农维持一家生计,张莹莹则承担起照顾卧床父亲的责任。量体温、擦身体、换被褥……手机闹钟每隔两小时便会响起,但这样不分昼夜的悉心照料却没能从癌症手上“抢回”父亲——因为病情恶化,父亲甚至没机会亲眼看看她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便匆匆离世。“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我人生的一个低谷。”源于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家庭的责任,18岁的张莹莹承受了比同龄人更大的压力和艰辛。在多方资助下,她重燃信心,开始了自己的追梦历程。
燃烧光和热,对生命报之以歌。本科阶段65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3500余人的受益人次,是张莹莹践行“无志愿,不青春”的最好证明。去年6月,江师大第二十三届研支团出征仪式上,一部陕西支教的纪实片让张莹莹瞬间泪目。“我也想和他们一样,去守护这些孩子的成长。”为此,张莹莹更加努力地在各方面提升自我,按照研支团的选拔标准来要求自己。
因为疫情,张莹莹启程去陕西的日子推迟到了7月底,可这丝毫不妨碍她早早开始了备课工作。“针对今后的支教工作,我和研支团的其他小伙伴们正在筹备一系列活动,希望孩子们能够喜欢。”正是因为收获了爱,所以更想传播爱。张莹莹说,感谢每一位关心过她的好心人,回馈社会,支教只是一个开始。“等支教结束后回来读研,我准备将攻读专业从本科的机电机械工程专业改为学科教学专业,为未来从事乡村教育相关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