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谢诗涵 杨玺
手握方向盘,深踩踏板,瞬间提速,漂移过弯……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个汽车梦,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洪立铭也不例外。
作为校方程式赛车队队长兼车手,上个月初刚刚结束的2021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是洪立铭竞赛生涯中最特别的一个赛季。“受疫情影响,原本应该在去年11月结束的2021赛季,一直延迟到今年6月,比赛也由线下转为线上。漫长的备赛虽然很难,但大家的心情并没有受到影响,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
从幼时记事开始,洪立铭便对汽车有着极大的兴趣,高考选专业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并加入校方程式赛车队。
“这支赛车队是广东省第一辆FSC(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赛车的制造者,也是FSC赛事最早的发起者之一。”谈及车队,洪立铭颇为自豪。然而,自主设计、制造和驾驶一辆方程式赛车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团队成员需要兼具较高的赛车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而这也是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考察的重中之重。
“针对2021赛季,我们大胆设想,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单体作为车架结构。相比于传统钢管车架,这种新型单体壳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扭转刚度高等优点。”洪立铭回忆,由于是首次采用单体壳技术,大家主动学习掌握了单体壳全套制作工艺。“那时队里的每个人都处于焦虑之中,经验不足再加上时间紧张,每个人都必须打起精神,因为一旦有一个细节疏忽,很可能会导致整个产品报废。”经过一个多月的加班加点,去年9月初,全队小伙伴守候在模具前,看着最后一个配件成功脱模。那一刻,队员们拥抱欢呼,所有压力都得到释放。
“刚加入赛车队的时候,觉得能开赛车很炫酷,但是真正融入车队后,我渐渐体会到大家常说的一句话,‘你对这辆车有多爱,对自己的要求就有多高’。”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比赛时可能出现的状况千变万化,没有平时训练的积累,很难在短时间内从容应对。而决定胜负的,往往就是毫厘之差。
洪立铭所在的赛车队汇聚学校来自不同专业的100多名同学。备战比赛所用的赛车,从底盘、车身空套,到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都由学生负责,因此也更考验团队协作和车队管理者的协调能力。车手是赛车唯一会说话的“零件”,“每一次驾驶后,我都会将直观感受到的车况分享给队员,及时对赛车做出调整。”
新一次的汽车工业革命就在眼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成为行业发展新方向。身处被誉为“新能源汽车黄埔军校”的华南理工大学,洪立铭的“追风”之旅也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赛车场上的风驰电掣,是梦圆年少的汽车梦,也是挥洒青春热血的“速度与激情”。“希望今后的我,能与汽车行业的前辈们一起,参与中国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